【吉林】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推动乡村面貌提升——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吉林】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推动乡村面貌提升——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在解读省委一号文件时告诉记者,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主要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面貌提升。重点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今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布局。在村庄分类与布局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引导我省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全覆盖。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探索规划“留白”机制,预留空间,定向灵活保障农村产业和设施用地。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一体化巩固提升62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消灭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农村公共文化载体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农村公路发展成果,今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到2025年,实现东部山区20户以上、中西部平原地区50户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建设,今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同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信息化管理,逐步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施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移动物联网在农村有需求区域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到2025年,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5%,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行动,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消费电气化、配置智慧化,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村级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0年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100%,90%以上行政村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农村改厕90万户,完成了114个重点镇和重点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打造“三A”级标准示范村4000个,占行政村总量的43%,创建美丽乡村250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40万户。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适宜高寒、干旱地区使用的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旱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水冲厕所建设,今年全省农村厕所改造16万户。重点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重要河湖沿岸周边的村庄和乡村旅游、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管理运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探索垃圾收储、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有偿服务和产品付费。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从今年开始每年选择1000个村,按照“三A”级标准,集中开展示范创建。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短板,推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组织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培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鼓励城市(县城)义务教育大学区支援乡镇学校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乡村医疗资源配置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深入开展“大学生村医”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合理配备合格村医,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乡村下沉。提升县级医院、县级疾控机构服务能力,满足新形势下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

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深入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改造农产品产地预冷仓储中心、低温加工仓储配送中心。推进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吉林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到2022年,在所有县(市)建成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支持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带动农村消费。

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推动长吉接合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加快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开放等重点领域合作,推进榆树、德惠、扶余、舒兰等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补齐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强化梅河口、公主岭、前郭、珲春4个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带动作用。全面放宽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县城城镇便捷落户。深入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建设,形成省市县三级返乡创业基地协同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持续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做实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取消参保人员市级统筹区内跨县域就医限制,实现市域内免异地手续。

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保障重点领域,确保财政投入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适应。省级预算内投资持续向农业农村倾斜。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确保到“十四五”期末逐步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10%以上的要求落实到位。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完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完善财政与金融协同合作的支农机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基础类公益项目主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竞争性领域项目主要通过贴息、担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基金等市场化方式,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记者张力军)

时间:2021-4-9 编辑:成都劳务派遣公司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