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振兴了,乡村振兴就有了“主心骨”

组织振兴了,乡村振兴就有了“主心骨”

  人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乡村振兴也是如此。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弱则乡村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对于党员人才欠缺的乡村,需要拓展思路,多方位吸引人才;对于几乎没有人才的乡村,需要派驻“第一书记”,下派各种强有力的“联村干部”;对于一些地区来说,充分吸引“乡贤”回村推动乡村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经过长时间探索与实践,我市各地均有“硬招”。

  吸纳在外“能人”返乡任职成“领头雁”

  “老乔,咱新屯村的情况你也清楚了,接下来就看你的态度了。”“组织信任我,乡亲呼唤我,离开了这么久,也该回去做点儿什么了。”这段对话发生在长清区文昌街道新屯村“第一书记”冯伟和返乡能人乔培和之间。


  在文昌街道,“雁归兴村”战略正引来越来越多乡村能人。

  退休前曾为知名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的乔培和,退休后却走马上任新屯村党支部书记,老骥伏枥,壮志未消,修路、改厕,遗留问题逐个击破,昔日落后的新屯村正在奋起直追。

  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却难得。

  为了激活乡村振兴的大动脉,文昌街道接连出实招,而派驻多名“第一书记”盘活软弱班子,深挖培育现有人才、吸纳在外能人返乡任职便是其中一招。

  借此良策,退伍军人刘继杰放弃年产值600万元的装饰公司,回到西李村创立无公害山药协会,西李村从此阔步前行;36岁的“年轻人”魏鹏,将10多年的玻璃门窗加工生意交付家人后毅然回到西隆村,带领村民修路打井,誓将西隆村提档升级、改头换面。无独有偶,在“雁归兴村”战略的强力吸引下,文昌街道涌现出以孙庄党支部书记孙建明、新周党支部书记孙义卫、潘庄党支部书记潘和钧等为代表的多名“领头雁”。他们带来全新理念,摒弃糟粕意识,把村“两委”班子全副武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精气神脱胎换骨,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昌街道借势发力,以点连线、连线成片,将地理位置邻近、组织振兴领先的新周、西李、孙庄、东苏、西苏、潘庄、陈庄7个村,打造成街道的“北斗领航”党建引领示范区,并辐射带动周边23个村庄同步提升,进而实现全街道69个村居共享共治。

  大学生下沉村居变身“支部书记助理”注入年轻血液、街道主要领导带班村居主题教育开展事半功倍实现“信仰武装”、以“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广农业生产等措施招招“硬核”……文昌街道牢牢紧握组织振兴方向盘,蓄满人才振兴的“马力”,启碇奋楫、扬帆起航。

  选任本村乡贤,组建后备干部“储备库”

  在济阳区垛石镇安子坡村的村口,疫情防控条幅正高高悬挂着;在村里的食用菌菌种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装袋接菌,随后发送到26个食用菌大棚进行撒播种植……


  刘崇军带领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共同商议村级事务。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保障疫情期间村内农业生产正常运行是我的任务,也是我对村民的承诺。”刘崇军是安子坡村的党支部书记。

  近日,他带领着村“两委”成员、村内党员干部,联合村乡贤人士,以党组织为引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稳步推进村内各项生产生活走上正轨。

  虽然刘崇军当村党支部书记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安子坡村却早有威望。“刘崇军从小就聪明能干,是村里的大能人,在当村党支部书记之前自己就开了公司,带着村里的人干食用菌种植、批发,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在他厂里干活富起来的,我们都佩服他。”村里的一位老人对刘崇军赞不绝口。

  “能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还要感谢镇党委、镇政府对我们这些乡贤的培养和鼓励。”据了解,近年来,为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垛石镇深挖乡贤资源,成立了镇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资源库,把像刘崇军这样来自于乡村、服务于乡村,政治上有觉悟、社会上有影响的乡贤人物当成后备干部储备起来,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政策扶持、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他们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事实证明,让乡贤成为组织带头人,能有效激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在刘崇军的带领下,安子坡村成为国家森林乡村、山东省森林村居,被评为济南市出彩人家示范村,还获得了济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垛石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但目前乡村精英的缺乏和流失又是普遍存在且突出的问题。今后我们将鼓励垛石籍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名誉村主任’,或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才能,同时带动更多乡贤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垛石镇组织委员郭其波表示。

  实施“合村并点”凝聚合力破解农村难题

  1月15日,对于平阴县孝直镇和圣苑社区的居民来说是值得记住的一天。

  这一天,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社区中心广场,正式选举产生了首届和圣苑村委会。新社区建成后,搬上楼居住在一起长达7年的和圣苑社区的8个村从此正式合并成为一个新村——和圣苑村。

  孝直镇是济南市平阴县“南大门”,辖143平方公里、64个村、7万人、耕地11万亩,是著名的千年古镇、“和圣”柳下惠故里。去年以来,孝直镇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率先推动合村并点,主动担当作为,科学精心组织,“三位一体”抓合并、“四体联建”抓发展、“五星达标”抓管理,合村合心合力,不仅破解了农村诸多难题,而且合出了党的凝聚力、合出了群众满意度、合出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8个村合并组成的和圣苑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现场。

  “合村并点,是破解农村空壳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的必然趋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加大组织振兴力度,深化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孝直镇党委书记胡茂国说,在市委2020年基层组织建设重点任务中,合村并点是其中涉及农村的重要一项,市委、市政府将合村并点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列入2020年全市“1+ 495”工作体系,孝直镇在平阴县第一个开展合村并点,聚焦“三难”破解,全域“四步”推进,实施“四体”联建,既有合的决心,又积极稳妥、科学推进。

  所谓“三难”,一是软弱涣散治理难。全镇64个行政村,31个村千人以下,最小的张小山村,全村仅7名党员、70多个村民。村庄规模小,集体增收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迎接各类检查评比,民生事务建设任务繁重,行政成本和公共资源浪费严重。二是聚焦破解社区融合难。孝直镇作为全市率先启动农村社区建设的乡镇,已建社区面临着原各村居民虽然在居住上实现了集中,但是由于在管理服务上还是以原村“两委”班子为基础,存在着各自为战、资源分散,“面”和“心”不和、人合“神”不合的问题,亟需加快真正融合。三是聚焦乡村振兴治本难。乡村要振兴,合村并点早合早主动。不合,很难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村空心化、土地经营分散、基层治理乏力等困局。

  通过走出去学、学回来议、坐下来研究,孝直镇在合村并点中把全镇64个村按照“社区聚集型、产业相联型、以强带弱型、地域相邻型”,规划合并为9个新村,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抓合并,党建融合体、经济联合体、田园综合体、命运共同体“四体联建”抓发展,有力促进了全镇全域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率达到80%以上,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迈出了扎实一步。

  下派“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基础薄弱村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在白桥镇岳桥村新建设的小公园里,树苗开始吐芽,65岁的村民张兴庆这天正在公园里散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都不相信一年多来这里发生的变化。”

  就在一年前,岳桥村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村庄基础设施差,村内信访矛盾突出。

  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中,白桥镇经过多次分析研判,将岳桥村列入了软弱涣散整顿清单。经过认真分析排查,村班子凝聚力差、缺少带头致富的“领头羊”是该村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经过走访调查、征求民意,在外创业优秀人才张玉宝成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人选。

  自上任后,张玉宝带领村“两委”干部干实事,积极推动村庄建设发展。一方面,他结合村庄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辣椒、蔬菜、冷库加工等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他多方筹措资金,推进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村庄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在寻找致富渠道、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像张玉宝一样致力于创新发展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并不少。近年来,白桥镇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提出21条选育管用措施,包括建立常态化研判、调整、配齐机制及培育提升机制、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管理监督机制、考核和激励机制、党支部书记“实绩档案”机制等,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全镇已配齐调整基层党支部书记13名。将退役军人、在外创业人才、高校毕业生优先纳入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累计培训135人次。

  针对东董村、井家坞村、西尚村等8个软弱涣散村,积极与市、县组织部门对接,8个市、县单位共下派8名“第一书记”进行结对帮扶,这8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转换升级。“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办实事赢民心,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方法既解决了突出问题,又夯实了基层基础。”白桥镇党委副书记綦明辉说道。

  本报记者 张素芬 冯经伟 王宝静 邵明红 郝倩 通讯员 程玉霞 刘亮荣 闫家明 

原标题:组织振兴了,乡村振兴就有了“主心骨”

时间:2021-4-17 编辑:成都劳务派遣公司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