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

甘肃省兰州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

  经过各地多年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田园综合体逐步成为新时代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这一平台载体在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和最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全国首批、甘肃省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和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省级试点项目,建设主体为李家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榆中县统筹独特区位优势和农业产业、城乡文化、自然资源禀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按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的综合活力发展地域单元。根据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文本和相关批复文件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98514万元,规划占地面积8620.5亩,核心区面积7470亩,近期主要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整合村集体组织、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资源,构建能够促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和乡村治理、农民致富以及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体系框架;中远期发展目标是在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引领带动周边分豁岔村、上蒲家村、朱家湾村等总面积达到25600多亩的三村形成田园综合体发展共同体,最终实现县域范围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本文聚焦于李家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案例剖析,以期为西北地区县域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同类地区以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和现实路径参考。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田园综合体作为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实现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必将发挥出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最终推动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功能。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位于兰州东郊榆中县城关镇西南面李家庄村,紧邻国家4A级景区旅游兴隆山风景区,距离兰州市35公里,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业生产区。李家庄村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现辖刘家桥、李家庄、官家岘、地椒沟4个自然村,全村土地总面积9525亩,农户803户,人口3 523人,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胡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单一,农民增收致富空间狭小。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由甘肃栖云田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重点围绕智慧农业种植、千亩观赏花海、特色餐饮、李家庄小镇、亲子体验、开心农场体验、康体养生养老、休闲娱乐、盆景园、森林王国、农产品检测中心、作坊一条街、农耕广场、民俗街、农耕博物馆等25个重点建设项目,形成包括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运营体系和服务体系等6大发展体系,在空间布局上按照烂漫花海区、李家庄小镇、生态田园区、养生养老区、田园野趣区、亲子体验区、生态养殖区、榆兴农庄体验区、智慧农业生产区等9大功能区展开建设框架。
 
  从发展基础分析,李家庄村在榆中县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推广大樱桃、油桃、蟠桃、草莓、圣女果、小乳瓜、西瓜、茄子、彩椒、西红柿及各种绿叶蔬菜的无公害种植和体验式采摘,已建成日光温室55座、塑料大棚115座、简易连栋温室3栋,先后建设了30000方、4000方、6000方蓄水池各1座,温室配套物联网系统、果蔬种植、无土立体栽培、水培等设施齐全,设施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根据《榆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的指导意见》,结合《榆中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获批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目标,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98514万元,其中,生产体系投资8664万元,占总投资的8.79%;产业体系投资17420万元,占总投资的17.68%;经营体系投资600万元,占总投资的0.61%;生态体系投资10900万元,占总投资的11.06%;服务体系投资60700万元,占总投资的61.62%;运行体系投资230万元,占总投资的0.23%。在资金筹措方面,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45954万元,政府支持20000万元(其中,田园综合体项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1000万元,榆中县政府三年整合其他项目资金9000万元),争取银行贷款32560万元,村集体通过土地及宅基地等形式入股。
 
  从近三年来的建设进展情况分析,李家庄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的发挥,不断促进要素聚集,逐步改造原有的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休闲农庄及农家乐专业村建设水平,以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引领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康养保健等多元化产品,拓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振兴中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创新。同时,全村还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及知名农业企业的联系合作,积极引进特色果蔬新品种及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温湿度智能化监控、手机APP客户端远程管理等“互联网+设施农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新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在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方面,李家庄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会员252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为带动农户产业增收、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不对称矛盾的重要经济组织。为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李家庄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厕所革命”“风貌革命”和“垃圾革命”,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基础,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和施用农家肥,采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有力推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李家庄村与中国电信、全国老龄办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甘肃榆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展开战略合作,打造甘肃省第一个智慧化乡村,全村800多户家庭全部接入百兆光纤,实现村内无线Wi Fi全覆盖,被评为“全省第一智慧乡村”,“益农服务站建设”“互联网+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同时,为了实现农产品迅速进入各类终端消费市场,李家庄依托“电商扶贫”工程打造信息化平台,建成“惠农e站”,方便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线上线下交易和对外宣传推介。总体而言,在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带动下,李家庄以生态农业为内涵,打造集智慧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主题娱乐、时尚运动、康体养生养老、农耕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休闲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以“农业+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带动运输、包装、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原来以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入股的大批农户在园区就近就地再就业,基本形成了“以一产带动三产,三产拉动一产”的良性发展格局,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已经成为甘肃省乡村振兴中的知名品牌,它具备田园综合体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居住发展带、社区配套网等5大功能单元,全方位传播生态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理念的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已具雏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发展局面正稳步推进。
 
  从李家庄面临的难点制约分析,田园综合体建设要求组织运营保障、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等齐头并进,这就需要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强力支持。根据项目组调查掌握的情况,截至2019年5月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仅建成10个板块中的花间田郁金香花海、榆兴农庄体验园和农业生产采摘区等3个板块,田园小镇正在建设中;在前期设计的46个业态中,仅有郁金香花海、太平鼓表演、小丑游园、魔术杂技、精彩歌舞、情景剧COSPLAY、互动娱乐、特色美食等业态实现了市场化运营。截至2019年10月,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完成建设投入运营的智慧农业种植、千亩观赏花海、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盆景园、作坊一条街、农耕博物馆等项目,共接待游客约51.62万人次。总体而言,这一发展现状与集特色果蔬种植、乡村旅游休闲、田园娱乐体验、农产品生产交易、生态养老居住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田园综合体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最迫切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投融资方式单一、资金筹措渠道太少、项目建设后续资金严重缺乏。例如,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主要依靠有限的财政资金启动,后续项目建设中以财政资金作为杠杆撬动社会资金,特别是引入金融机构贷款、企业投资的能力不足,导致社会资本的投入缺乏,大部分项目难以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项目运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和即时的投资回报预估困难,企业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加之生态保护的刚性约束导致企业需投入较大比例的外在性成本。同时,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根基既依赖农业又强调综合,且大多项目呈现高投入、长开发周期、低回报率等特点,榆中县又存在县级财政收支失衡矛盾突出、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问题,不同主体对项目未来的盈利机会、收入分配模式还缺乏信心;村民通过股权激励方式投入的资金份额较小,合作共建中的短期逐利行为突出,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可能的风险点较多;促进项目建设运营并实现全方位创新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严重短缺,这些都对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明显制约。
 
  进一步延伸思考和分析不难发现,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既有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以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为典型代表的类似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在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提升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化解信息不充分矛盾和有效防范市场风险,通过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投融资模式与营销创新,更多依靠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推进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主体教育、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从而赋予田园综合体新的发展动能与新的带动辐射功能。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全新载体,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是一个涵盖农、林、牧、渔和农畜产品加工制造、餐饮民宿、乡村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需要加强全局观念在协同推进的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这里,我们尝试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应当考虑的几点规律性认识。
 
  第一,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区位比较优势,推进“多规合一”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对于田园综合体形成良性循环和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各地农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逻辑起点必须立足于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调查研究在权衡利弊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制定可行的产业、经营、基础设施等发展规划,统筹谋划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运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等,突出各类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最大程度体现当地国土的主体功能、资源组合优势、农业发展基础等综合条件,从而在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下形成农户、企业和市场实现良性互动的有序建设格局,不断增强田园综合体建设、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和智能化发展新趋势,发展起点较高的田园综合体还应考虑更大的规划发展格局,提前谋划智慧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体系,面向跨区域和国内外市场,借力“双循环”新格局构建的重大机遇促进田园综合体外向型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微观主体在引导现代要素配置、产业培育发展、农户资源投入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导向。市场机制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推进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需要最大化农业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和农村发展要素功能的积极发挥,更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多元推动力量的全面迸发。田园综合体建设同样如此,需要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等市场体系和市场作用机制以及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将有助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各类市场力量凝聚起来,实现田园综合体建设从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及其创新力量驱动上来,这是市场经济和创新驱动时代实现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物质基础,推动农村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根本支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从根本上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只有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田园综合体建设才具有持续的内在驱动力量。这就要求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大农业为核心产业,在此基础上根据乡村特色优势延伸培育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相关联的其他新型业态。同时,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以实现适度规模化和对接市场为目标,不断依靠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促进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等业态提档升级,真正展现根本上有别于城市景观的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和农业生产。
 
  第四,在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基础上撬动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汇集,不断引导和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实现聚集效应,是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和实现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相对城市和发达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不足,金融主体和中小企业发育相对滞后,这就要求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有关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通过获得专项财政资金支持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根据不同约束条件灵活选择PPP融资模式、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收益信托模式、发行债券模式、融资租赁模式、资产证券化和供应链融资等多元模式,这样既能较好地缓解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可以提升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成活率与典型示范性,从而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面对金融要素约束日益凸显,县域范围内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形成以金融投入为引导、多种投入渠道相结合的融资模式,考虑通过对金融服务机构实行补贴政策(如涉农贷款增量补贴政策),引导更多的信贷资源向县域内的田园综合体倾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资金、田园综合体与县域经济的合作共赢。
 
  第五,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是田园综合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农业农村比较优势,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是我国在新时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性而言,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在不同环节推行绿色生态化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生态附加值,通过建立从农事生产到农产品加工稳定有效的生态保护体系,发展高产高效、高技术含量、低污染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带动田园综合体各个领域的建设,将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于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始终。在这里,可考虑综合运用工程、行政、技术、经济、法律、宣传等多重手段,健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主体的环保信用评价、披露、惩罚制度,注重美丽乡村导向下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防止一哄而上,避免借产业发展之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跨区域技术援助、对口扶贫等方式,建立绿色产业发展车间、循环经济公益岗位,协同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最终实现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生态保护、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与乡村永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富民目标,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就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论是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进而达到缩小城乡差别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状态。因此,从更大尺度上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必须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农民增收中的突出困难和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的重大工程,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仅使田园综合体在短期内能够起到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新目标,而且在长期内能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实践平台,使田园综合体在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贡献更多可能性。
 
    结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新生事物,田园综合体自提出以来日益成为“三农”领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热点话题。就本文分析的李家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案例而言,在榆中县生态创新城目标设计下,全县城乡发展的新格局、大框架已经全面拉开。随着县域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榆中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向大学城和毗邻青兰高速(G22)方向的新城片区延伸。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的是民间资本已经加快“资本下乡”步履,这必然有利于全县在投资和消费带动下实现经济增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民间资本中投入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且能够真正围绕“三农”发展领域的资金所占份额仍然不足。不仅如此,在北方内陆欠发达地区建设田园综合体,像李家庄村这样的实践探索还不足三年,这种刚刚起步阶段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尚处于更多依靠外力推动的阶段,依靠其自身“造血”功能的内生推动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仍然需要更多艰辛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放眼国内外更大区域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实践,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积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例如,法国1950年代以来就通过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实施了繁荣小镇计划,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保护。在法律法规保障、中介组织与专业协会参与的基础上,美国以“农场+社区”的组织模式推动建设田园综合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945年以后,日本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通过乡村复兴实践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达到经济增长、文化重塑和理顺国家—社会关系,并实现了多元共治格局。19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发展“精致农业”实现了农村的全民共享健康、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安逸时尚的农户发展体系。以上不同的发展实践与经验启示,对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对当下同样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及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我国正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显然,正在实施中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试点完全可以作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平台,继续发挥其在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和最终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以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国家试点项目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趋势和大历史,反映了我国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农业农村内部和外部的客观要求。因此,立足市场导向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以保护农业发展用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农业发展为目标,在促进三产融合和统筹三生空间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聚集,不断强化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与国土、规划、建设、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实现创意农业、文化旅游、农事体验、康体度假、电商文娱、教育培训等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打造各具特色且发挥多元功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发展综合体,需要以历史耐心,用发展的眼光保护乡村特色民居、村落遗址、寺庙宗祠、民俗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需要进一步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时代的最新成果在田园综合体发展各环节中的恰当系统应用推广。我们期待并坚信,新时代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一定能够通过业态、土地、科技、服务、管理、投融资、制度等领域的不断创新,为更多区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出更多可供推广和复制的、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宝贵经验。(作者:李泉)

 
时间:2021-7-8 编辑:田园综合体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