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业农村部不提发展田园综合体了?原因总结收藏

为什么农业农村部不提发展田园综合体了?原因总结收藏

      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农开办专门设立了田园综合体发展专项,扶持了一批国家级与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不评论其效果怎么样)。但随着国家机构的改革,财政部农开办划归农业农村部之后,农业农村部暂时还没有提出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相关具体扶持政策。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刚一起步,就存在跑偏苗头:乡村振兴“样板化”、建设主体“错位化”、发展取向“非农化”。这些倾向与中央倡导的战略要求是否相符?与农民群众的期待是否合拍?
 
      谨防乡村振兴跑偏,需要真正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内涵,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需要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七条道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田园综合体从概念上来说,是跨产业、多功能的综合发展体;从具体项目来说,就是通过多功能、多业态的业务构建的综合运营体。跨产业、多功能,就是要超越原来的单线思维。
 
      贵州某县拥有8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在全省位列前茅。该县下面的乡镇又建有“园中园”,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各类产业项目充塞其间,近20个乡镇仅有2个没有农业示范园区覆盖。“目前可以说,村村都有大工地。”一名乡镇负责人说。
 
      “如果发展不科学,大上项目问题会比较多。”当地干部透露,该县“摊子铺得大”,近年来农业产量虽有提升,但产地分散,加工能力匮乏,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农业生产利润率降低。
 
      “产业”不够,“特色”来凑。欠缺农业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一些地方,则热衷打造特色小镇,速成特色样板。
 
      贵州一位镇领导向半月谈记者介绍,镇里正在规划建设一个能容纳5万人左右的特色小镇。实际上,这个镇目前的总人口才4万多人,并且当地的小城镇建设已经粗具规模。
 
      在贵州北部,距离县城相对偏远的某乡镇,正规划打造一个与五台山、青城山、峨眉山、梵净山等媲美的4A级景区。镇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地着手建设“百园之镇”,两年之内的目标是100个山地公园。为一睹这“世界级名山”,半月谈记者驱车从县城出发,约一小时的山区公路,坡陡弯急。一路上可见当地村庄为响应乡村旅游发展的号召,处处开工,大搞开发。
 
      有些地产开发商为了忽悠政府拿地,炮制了一些貌似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其实只是换了马甲的房地产。
 
      在“京津冀”,一些房地产商利用田园综合体扶持政策,在农业园区或耕地上直接违法违规建设“私家庄园;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建房;违规改扩建大棚看护房等。很多田园综合体表现在以下六大方面的问题:
1、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
2、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
4、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庄园会所建设;
5、乡、村举债搞建设;
6、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
 
 
      地产开发是建房子,而田园综合体不是要建房子。
      当然,田园综合体可能也要建一些房子,但绝不会上升不到“产业”的层面。农村不能这么搞。田园综合体范围内,如果有民房,就保留民房,外观按品牌构造的整体性做一些修整就是;没有民房呢?建一点,一般也不要动大场面,也不需要把国外的什么砖瓦什么地板什么假山洋房搬来。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原生态的花草、历史的砖瓦多的是。
 
      一句话:真正的田园综合体,重点还是农业产业,也可以有其他乡村产业,至于旅游产业,那是“你若芳香,蝴蝶自来”,一般跟房地产的关系不大。房地产商们应该不要过多地自作多情,认为每个行业都跟自己有关系。
 
      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内涵是以农业为主导,以科技支撑和文化创意为两翼,融合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科普会展、教育培训、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多个相关产业,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它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长期以来农业园区实践的不断总结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概念。
 
      我们相信,如果田园综合体回归到真正意义的那一天,那么田园综合体的春天也就来了。

 

时间:2021-3-2 编辑:田园小镇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