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空间布局与建设路径分析

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空间布局与建设路径分析

       红星(成都)规划设计研究院以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构建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空间布局规划与建设路径。
 
       由于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县域内各乡村发展的适宜性等级存在差别。田园综合体建设应以乡村地域多功能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推进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在考虑各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对乡村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路径的实施。

       1 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该文的评价结果及分析,建议溧阳市立足“组团开发,区域融合”,以“三性”适宜程度为基础,以乡村田园为资源,以交通环线为串联,以产业板块聚焦为动力,全面优化县域乡村发展空间,形成“两轴三区四环”的空间布局(图2)。

       (1)两大核心发展轴。顺延县域内主要的国道、省道,从东西和南北两方向打造贯穿全域的旅游公路,串联田园综合体建设“高度适宜”和“中等适宜”村及主要景点,连接各板块,形成两条溧阳特色风光带。
       南北山水田园休闲带。以104国道、241省道、溧戴路纵贯溧阳南北,串联青龙村、水西村、天目湖、桂林村、三胜村、黄岗岭村、李家园村等田园综合体建设高度适宜村,重点突出山水田园休闲。
东西文化体验轴。通过239省道自东北向西南横穿溧阳东西,串联长荡湖、周山村、南山后村、溧阳市区、沙涨村、八字桥村、大石山等区域,展示溧阳民俗文化,重点突出溧阳文化休闲体验。

       (2)三大综合发展区。南部山湖景观综合区。该组团包括天目湖镇和戴埠镇的黄岗岭村、李家园村、戴南村、桂林村、天目湖村、三胜村等,依靠良好的山水资源优势,整合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形成山湖相拥,产城相融,强强共进的发展路径。
       北部山文体验综合区。该组团覆盖上兴镇和竹簧镇的上陶村、余巷村、水西村、青龙村等,以瓦屋山和曹山为依托,充分挖掘其民俗文化特色,整合山地、森林、水库、田园、村落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亲子农乐、田园休闲、养老养生、山地运动等旅游产品,以“醉野”为核心卖点,立足并融入溧阳市全域旅游市场,大力开拓长三角城市群客源市场,打造休闲体验综合体。
中部品湖农业综合区。该组团包括溧城镇和上黄镇的沙涨村、八字桥村、南山后村、上黄村、周山村等,通过整合沿长荡湖的旅游资源,借力金坛大涪山、儒林水城,加快开发利用长荡湖、水母山等自然资源,淳化阁帖、状元故里、史侯祠、南山后长寿村等人文资源,挖掘湖鲜美食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形成以规模农业及农事体验、乡土文化体验为核心的乡村综合发展板块。

       (3)四大旅游环线。依托现有的道路系统,围绕3个综合发展区域,打造3条主题旅游环线,(山湖田园景观环线—重点体现南部山湖景观综合区的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特色、山文综合体验环线—重点体现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特色文化以及户外体验、乡土文化体验环线—展现溧阳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串联田园综合体建设“高度适宜”与“中等适宜”村庄。
 
       此外,考虑各板块的衔接以及对“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级村庄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系统,打造覆盖全县域的旅游大环线(连接上上线(上兴至上黄)—东环线(埭头至李家园)—新平横线(李家园至平桥)—西环线(平桥至汤桥)—北山线(汤桥至后周)),形成相对完整独立又联系紧密的旅游路线体系,实现“快行漫游”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
 
 
图2 溧阳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空间布局图

       2 建设路径分析
       由溧阳市乡村“三性”评价结果分析可知,溧阳市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总体条件较好,县域内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丰富、农业基础优越、乡村建设整体风貌尚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村庄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模式较单一。溧阳市村庄规模整体偏小,空间布局分散,且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与相关二、三产业结合不足;其次,乡村发展特色不明显。溧阳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如北部的瓦屋山、中部的长荡湖、南部的天目湖与南山竹海等生态景观资源,以及水西的红色文化、上陶的民俗文化、沙涨村的历史文化、李家园的长寿文化等,但目前的村庄发展对这些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由于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目前乡村普遍存在设施配套不足、食宿与交通不便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溧阳市存在的以上现实问题,打造高效生产、舒适生活、绿色生态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该文从产业发展、生活改善、生态维育3方面阐述溧阳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策略。

       (1)拓展产业维度,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支撑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生命线,溧阳乡村产业的发展需围绕“一产接二连三”,形成现代农业、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中部品湖农业综合区可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模式,依托长荡湖特色水产、马垫绿色蔬菜、清安茶果蚕桑等特色产业,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聚集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旅游、电商、文娱完整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南部山湖景观综合区可建设生态休闲体验园模式,以天目湖、南山竹海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为基础,打造一个贴近自然、品鉴天然的休闲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和可持续发展。北部山文体验综合区可建设文创带动型综合发展模式,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依托水西红色文化和乡村民俗,推动农旅结合的生态休闲旅游,形成产业、生态、旅游融合互动的农旅型综合体。

       (2)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优美、产业体系健全是乡村良性发展的关键,但需以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为保障,而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性因素[38]。设施配套的标准化是溧阳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应尽快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发展中应重点完善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以及交通、给排水、环卫、农田水利、能源设施等。地方政府应重视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此类投资不仅能提升当地村民生活质量,也为潜在的经济活动提供平台和机会,吸引企业家重新发现乡村市场价值。
在具体的乡村空间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乡土风情、风俗、风景等乡村性代表元素,整合乡村的自然环境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特色,营造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乡村空间。

       (3)维育生态环境,彰显乡村生态特色。生态环境是乡村地区的优势与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严格保护县域内山、水、田的生态本底。南部山湖景观综合区和北部山文体验综合区主要为山区,是溧阳的生态源,应以保护为基础进行开发,南部依托天目湖、南山竹海和大溪水库,北部依托瓦屋山、曹山等山体资源及唐马水库,可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提高乡村建设质量和风貌环境水平。中部品湖农业综合区主要为平原地区,是溧阳的生态基质,属于生态功能协调与农产品供给区,应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并通过良好的耕作方式强化对景观特征的维护和改善。
具体的村庄建设中应以凸显乡村田园特色为主旨,充分保证生态环境的优越性,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打造“山水溧阳、田园乡村”的空间意象[39]。因此,田园综合体建设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保留自然肌理,另一方面应注意开发建设与田、林、水等自然景观的融合,避免出现“过度城镇化”。(作者:向梦杰 方斌 胡晓亮)

 
时间:2021-3-4 编辑:度假酒店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