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广旱作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成都红星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科技司曾遴出选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并推进其应用,即: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 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冶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成都红星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规划中,基于区域资源特征、产业基础,对十大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改良,制定适合地方特色的特殊模式,并推广应用:如四川丘区的三台三态模式、湖北黄冈的“莲-鱼”-“稻-虾(蟹)”-经济林果-生态林等模式。
更多关注:红星城乡规划院《中国美丽乡村创新论坛》、红星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三产融合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论坛》、红星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坛》、红星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论坛》、红星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现代村镇产业发展论坛》、红星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特色小镇建设论坛》等活动。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规划院、农业部、住建部、发改委以及驻华使馆等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