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建设田园综合体对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和推动农业农村实现历史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与规划设计, 并以成都市怀柔区宝山镇和江苏省泰州市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 对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发展新模式进行了研究。
 
引言
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可持续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 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 以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为基础, 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保持田园乡村景色, 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 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区管理服务, 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发展农事体验、文化、休闲、旅游和康养等产业, 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和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为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探索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和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 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2]。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 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
 
1 规划设计
1.1 设计原则
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有创新创意, 更要坚持和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实现个性化发展, 防止千篇一律。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不是单一的农业园区规划, 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 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 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 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将当地的人文美与自然美有机统一, 将农民的生产生活真正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中, 增强田园综合体的活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建设理念
1.2.1 突出“为农”理念, 坚持姓农为农, 广泛受益
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产业融合,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4]。要使农民全程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 强化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农民从三产融合和三生统筹中广泛受益。
 
1.2.2 突出“融合”理念, 坚持产业引领, 三产融合
田园综合体体现的是各种资源要素的融合, 核心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5]。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仓储、金融、旅游和康养等各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带动田园综合体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 使得城与乡、农与工、生产生活生态、传统与现代在田园综合体中相得益彰。
 
1.2.3 突出“生态”理念, 坚持宜居宜业, 三产统筹
生态是田园综合体的根本立足点。要把生态的理念贯穿到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和外延之中, 要保持农村田园生态风光, 保护好青山绿水, 留住乡愁, 实现生态可持续。要建设循环农业模式, 在生产生活层面都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 使田园综合体成为一个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绿色发展模式。将生态绿色理念牢牢根植在田园综合体之中, 始终保持生产、生活和生态统筹发展, 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1.2.4 突出“创新”理念, 坚持因地制宜, 特色创意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建立在各地实际探索雏形基础之上的新生事物, 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 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划设计, 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注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 而非移植复制和同质化竞争。要立足当地实际, 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土地保障和管理机制上探索创新举措, 鼓励创意农业、特色农业, 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活力。
 
1.2.5 突出“持续”理念, 坚持内生动力, 可持续发展
建设田园综合体不是人工打造的盆景, 而是具有多元功能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发展综合体, 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 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 健全运行体系, 激发发展活力, 在各建设主体各有侧重、各取所需的基础上, 为农业农村农民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和可持续的全新生产生活方式。
 
1.3 规划设计要点
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在于复合产业链的打造, 农林、旅游和地产为其不可缺少的3大板块, 场地中首先应根据场地基地条件将农林、旅游和地产3大板块红线进行划分。划分的依据:农林板块为三产比例中占据面积最大的一块, 应选择生产效益好的地块。首先由政府督导将原有分散的农用地整合, 并进行居民安置。其次农业旅游板块的划分要考虑与旅游板块和地产板块的衔接。地产板块的划分是土地所有权流转的新方式, 坚持利用原有宅基地, 较大体量的原村落是建设用地开发的较好的地块, 因村落原有布局分散, 有些较为分散的居住用地指标可合并或复耕为农地。集合的建设用地可较好的集中利用配套资源, 而对分散的宅基地可以考虑将指标并入建设用地中, 也可以作为旅游配套建设用地进行开发。旅游板块的划分, 其板块的大小第一由投资规模决定;第二由客源大小决定, 需考虑旅游吸引客群及常驻人口的需求;第三由基地环境决定, 依托基地田园风光。
 
1.3.1 选址要点
(1) 有山、有水是要求好的环境氛围, 便于旅游活动的展开;有田是提供农业生产及农业休闲活动的场所。
(2) 开发地要有便捷的交通, 完备的环卫、电力等基础设施, 满足消费者的度假需求以及农产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3) 开发地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利于休闲农业企业的引进, 同时使得当地居民更好更多地参与旅游开发过程。
(4) 巨大的田园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开发地居民优良的素养、精神风貌及服务意识等。
 
1.3.2 规划要点
针对不同的乡村特质及基底条件, 制定不同的开发主题项目, 避免同质化及恶性竞争。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及产业发展趋势, 田园综合体可有3大类型:以第一产业开发为主的农林类;以农产品加工的第二产业开发为主的农产类;以主题旅游等第三产业开发为主的主题类。
(1) 组团式开发。田园综合体一般涵盖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及田园社区3大版块, 依据各版块主要功能, 形成农业生产、休闲农业、生活居住、文化体验和综合服务5大基本片区, 如图1所示。组团布局有利于人口集中和功能实现, 并可避免建设区无限制蔓延。
(2) 三园融合。以“极致原乡, 土而不俗“为设计原则, 打造都市人归隐自然、触摸本真的原乡空间。实现庄园、田园和花园的3园融合, 打造以田园化风情、园艺化景观、立体化种植和管家式服务为特色的园艺主题园区。
(3) 开放式交通。田园综合体的交通系统常常表现为旅游游线和日常交通的叠加, 会基于客流组织和居民运输出行两方面考虑。
外部路网体系包括规划综合体主要出入口、组织车行流线、设计步行街区和停车空间等, 主要实现核心功能区块间的快速通达。
图1 组团式开发Fig.1 Group development
 
内部路网体系包括根据原有村路设计人流进出节点和设计内部人流通道及车行道, 在满足居民活动的同时兼顾商业运营所需的人流密度, 保证游客消费体验的便利性。内部道路与建筑边界关系常常较为模糊, 步行交通以树形结构为主, 在步行干道下延伸出若干条步行支路, 并可增设步行小径丰富乡村空间体验。
 
(4) 复合型空间。乡村空间本身就具有复合性, 生产和生活空间交互叠加。田园综合体建设中, 传统农业活动模式向集中式农业产业园建设转变, 传统手工业向体验式消费转变。因此, 村落内部原有民居将通过改扩建纳入更多现代餐饮、休闲和交流互动功能, 并通过利用闲置建设新的公共活动空间或建筑综合体, 实现整体功能完善。于是, 生活生产空间将逐步向旅居空间转变。复合空间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5) 乡土体验式序列。田园综合体对村落空间的重构部分表现为对乡土资源的重构, 从消费体验的视角重新组织场地空间序列。以乡村历史文化和传统产业作为重要的挖掘点, 形成田园综合体的建构主题, 再从主题展示方向组织多样空间体验, 引导游人的游览路径, 并设计出起承转合的节奏感。
 
2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
2.1 宝山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
2.1.1 项目背景及条件
成都市怀柔区宝山镇素有“塞外白河富宝山”之美誉。项目基地距成都市区约93 km, 从成都市区开车约1.5 h到达, 此地群山叠翠、水源丰沛, 千栋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白河两岸, 万亩良田作物长势喜人。项目地理位置如图3所示, 项目地形如图4所示。
图2 复合空间发展趋势
 
2.1.2 规划目标
(1) 着力打造怀柔区卓越的国际原生态农业观光度假区。
图5 结构布局Fig.5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2) 引领田园般远离都市尘嚣的静逸生活。
(3) 把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农业科技有机结合。
(4) 展示循环生态农业之经济典范。
2.1.3 发展定位
根据场地现状将景观结构划定为“一带四核心多组团”。一带:沿白河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轴带;四核心:4个农业度假公共服务中心;多组团:生态农业观光门户组团、农业科技研发及会议酒店组团、蓝莓种植组团、农业大田生产组团、连栋太阳能温室大棚组团、主题村落服务组团和未来旅游发展组团等, 综合容纳人居、文旅和农业三产板块。项目结构布局如图5所示。
2.1.4 设计原则
将整个场地依照经济性原则分析, 每块功能区都可独立运作, 首先将一期建设范围主要集中在小河东村, 着重打造农业观光门户度假区。
(1) 河流和河谷:修复白河景观, 建立与周边的联系, 创造一条优质的水体景观带。
(2) 农业活动:支持当地农业发展与农业经济, 创造一条具有农业多样性的山谷。
(3) 沿河活动:沿河谷创造更多的活动, 激活滨水空间。
(4) 视线通廊:村庄朝向和周边景观建设, 增强旅游体验。
(5) 村寨更新:基于现状特质创造独特的住宿场所, 基于自然景观和地形条件创建现代当地独具特色的人居场所。
(6) 联系:通向山谷中其他村庄的步行联系, 利用现状景观挖掘他们最大的价值。
(7) 分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应整体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
(8) 活动:提供全时段全天候的活动体验, 将生活带回山谷。项目活动路线如图6所示。
图6 活动路线Fig.6 Activity route
 
2.1.5 功能分区
项目占地60.4 hm2, 呈狭长分布。根据场地环境特色, 将场地依次划分为农业景观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及商务会议酒店、蓝莓基地、农业大田生产区和连栋温室大棚区5个区域。项目总体布局如图7所示。
农业景观区主要是以多样农业及四季花卉等综合景观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板块。主要项目有露天四季花海、连栋温室花园、生态地方特色餐厅、有机蔬菜示范、露营地、河岸休闲步道、租用菜地、观景台、户外体育运动、度假酒店区、垂钓和鸟类栖息湿地。
图7 总体布局Fig.7 Overall layout 
 
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及商务会议酒店主要以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及高科技育苗培育中心为主构架的商务会议酒店度假板块。主要项目有农业育苗中心、科技农业研发中心、室外运动、商务会议酒店和停车场。
蓝莓基地以蓝莓为主打农业项目, 为宝山镇增添特色农业品种。主要项目有蓝莓基地、果林休闲长廊、节庆活动广场、农贸集市、河岸跑马、自行车租赁处、度假酒店区和田间运动场。
农业大田生产区主要以本土四季农作物为主。主要项目有畜牧观光、农家特色住宿、地方特色餐馆、采摘园、农民自留地、农业活动体验、鸟类栖息湿地、大型农田、农业办公室和村委会。
连栋温室大棚区主要是薄膜太阳能连栋温室。
 
2.1.6 交通规划
(1) 交通系统。沿山脚边的次要道路连接4个主题村落, 应该保持现有道路的尺度, 修缮路两边道路边界及景观。建立一个步行的新桥梁连接未来的商务会议酒店。每一处的停车场都应与景观融入一体。
(2) 自行车系统。修建自行车循环路线, 连接各个主题村落, 及主要农业景观点。自行车道两边种植树木和植被, 在每一个路口处设置简明而清晰的路标指示牌。
(3) 漫步系统。修建方便、安全的田间步行通道, 连接各个功能区域, 在田间可举行慢跑赛事等公共活动。在河边铺设步行栈道, 各个区域之间最多30 min步行路程。
 
2.2 江苏泰州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
2.2.1 项目背景及条件
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被污染、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经营规模小、生产行为随意性大和农业投入品滥用乱用造成生态和环境被破坏等问题。针对泰州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行种养加一体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 结合泰州当地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拟对畜禽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进行重新利用, 将其变废为宝, 应用于设施果蔬和种苗等的繁育种植上, 并将收获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等, 利用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优越性, 实现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 改善当地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的现状, 改善环境质量, 提升当地农业科技水平, 改善农产品质量, 保障食品安全,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走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泰州为苏中门户, 自古就有“水陆要津, 咽喉据郡”之称。优越的区位优势, 凸显泰州承南启北交通枢纽重要地位。新长、宁启铁路, 京沪、盐靖和启扬高速公路纵横全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为泰州市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2.2 规划目标
以“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效生态、高端智慧和开放融合的种养加一体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孵化”为目标,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发展, 通过引进德国、荷兰、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世界领先的装备、材料及技术, 通过与一流团队间的国际合作, 集中利用垂直农业技术 (植物工厂) 、高效栽培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循环农业技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农业智慧管控技术等世界先进的技术手段, 最大限度突破气候、温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及人力成本影响, 实现设施装备应用集成化、水肥循环利用高效化、采收包装流程自动化、生产管理精准化、能源利用清洁化、流通管理信息化、作物生长环境最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和消费环节可溯化, 着力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 壮大花卉苗木等产业集群规模,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打造我国农业4.0生产系统的全新业态。
 
农业4.0生态系统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 将智能化技术、传感器与智能手机、平板等相连, 利用农业高科技技术完成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 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环保、智能和生态。
 
2.2.3 发展定位
园区依托当地深厚的经济发展底蕴, 在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总体规划指导思想下, 将现代农业科技与智能信息技术完美融合, 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及科技服务能力为支撑, 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投入机制、商业模式和技术体系, 实行土地、资本、技术、市场和物流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优势叠加, 通过项目的实施, 力争打造集“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聚科技内涵的现代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 建立面向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农业4.0生态系统的集中展示样板和现代农业科技集成与实践展示的重要平台。
 
2.2.4 设计原则
(1) 科技先导, 集成创新。综合运用国内国际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体制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 优化种植模式、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 建立高效农产品生产体系,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促进主导产业升级, 实现科技化、集约化和高效化。
 
(2) 因地制宜, 产业主导。在园区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社会经济水平,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和突出特色。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 围绕区域优势产品和条件, 着力培育一个或数个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 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3) 市场导向, 高效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效益为中心, 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产业覆盖面积大的农业产业以及生产与生活、生态相结合的休闲观光服务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 实现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以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化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 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坚持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范、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统筹考虑, 综合推进。同时, 注重现代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注重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结合, 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立本, 持续发展。强调和谐自然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建设, 推进环境友好农业发展, 农产安全和农业安全齐头并进,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中, 按照循环经济3R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标准,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 决定种植业发展规模, 控制土地开发强度。规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 在尊重周围生态环境和生态格局的前提下, 以“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为宗旨, 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2.5 功能分区
园区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结合地势、地貌和产业现状, 通过园林化设计, 把现代农业的种植、加工、展示、管理和服务等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按照“种植、加工、科技”等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总体占地面积约122.8 hm2, 布局为“一核、三网、五区”。“一核”指:科技博览孵化中心;“三网”:即农业物联网、循环农业网和生物科技网;“五区”:种植产业化示范区、畜禽循环养殖区、高密度水产养殖区、加工物流区和休闲观光采摘区。
 
科技博览孵化中心主要以展示国内外高新科技农业和创意农业的新成果、新技术为内容, 以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观光为经济增长点, 以农业专家与企业技术部门为主体, 展现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主要包括绿色智慧温室、科技博览馆、工厂化育苗连栋温室、智能植物工厂、综合办公楼、库房和配套设施。
 
种植产业化示范区主要用于园区内生产示范, 辐射带动农户。包括设施生产和露地生产。设施重点进行中荷智慧温室、单栋膜温室、高档连栋膜温室和普通连栋膜温室等不同温室类型的示范生产, 主要用于果菜、叶菜的生产等。果菜主要种植品种有番茄 (大番茄、小番茄) 、黄瓜等, 叶菜主要生产生菜、西芹等。
 
畜禽循环养殖区主要用于智能养羊, 结合现代化智能化的养羊技术, 进行羊的产业化生产及辐射带动农户。
高密度水产养殖区主要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的生产示范, 辐射带动水产养殖户, 利用水体洁净技术保障水产品生产的安全、无污染, 并在水体养殖处布置温湿度传感器, 利用水产养殖的自动化装备, 收集、存储、分析和加工水产品信息, 进行统一饲喂, 实施生态水产养殖示范。主要包括工厂化水产养殖温室和露天水产养殖区。
 
加工物流区主要用于园区内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存放、清洗、缩水、自动分级、包装及农产品加工, 加工方式体验, 以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配备物流车、冷链车) 等。主要包括蔬菜存放区、分级包装区、冷库储藏区和加工体验区。
休闲观光采摘区主要用于满足消费者对于绿色安全无污染蔬菜的需求, 以及满足游客生态、健康、低碳和环保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温室休闲采摘区和果树种植区。
 
3 结束语
田园综合体以发展乡村经济为目标, 做好乡村景观设计则能更好地发挥田园综合体独有的优势。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 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满足人们回归乡村的需求, 让田园综合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案例通过田园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等手段, 集新农村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 使其成为了城乡文化聚集的平台。建设田园综合体, 整合产业资源, 集农业科研与生产、生态休闲与观光, 可与更多的人共享美丽乡村生活, 打造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 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提供途径。(作者:周增产 董微 李秀刚 兰立波 安森用 李东星)

 

 
时间:2021-3-12 编辑:乡村旅游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