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 “田园综合体”作为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建设田园综合体由此开始。以福建石榴镇的省级田园综合体为例, 通过分析石榴镇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探讨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发展前景。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村发展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经济是根本,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持, 农业作为农村最根本的经济来源, 要想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 则必须探索出一种适合农村发展的农业经营形态。原来的小农经济农业形态在市场经济下遭受一定的压力, 田园综合体的农村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此, 笔者围绕石榴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发模式, 探索田园综合体的未来发展前景。
1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以农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 集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发展模式。较以往的农业形态, 田园综合体在产业形态上实现了突破。本质上,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跨产业、多功能的农村发展规划, 提倡让企业参与到建设中、将城市与农村紧密结合、多方共同建设, 综合规划与运营。
2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特征——石榴田园综合体为例
2.1 结合区域位置, 将发展重点着力在闽台合作上
区域位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 两岸经济往来加强。近年来, 两岸的交流合作也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福建沿海, 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 区位上的因素使两岸的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漳浦作为很多台胞的祖籍地, 落叶归根的情愫促使很多台胞回漳浦投资, 如台湾农民创业园、天福石雕园等台胞投资项目。两岸逐步加强的经济往来也为石榴特色农业示范区在与台湾合作上提供更大可能性。
2.2 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形式——温泉养生
对于当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来说, 旅游与休闲产业在20世纪的后50年代中持续增长。2001年, 英国的旅游与休闲业的收入高达642亿英镑。可见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适当地引入旅游产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石榴当地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 温泉也是当地一大特色, 发展以温泉养生为理念、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为目的的乡村旅游形式是当地旅游开发的重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在开发上引入温泉养生的理念, 势必会使休闲旅游更具吸引力。
2.3 寻求适合的农作物品种及种植技术
自然条件的优劣决定一个地区农业类型选择机会的多寡。一方面, 火龙果属于亚热带水果, 喜光耐阴、耐热耐旱, 对气温要求较高, 而福建漳浦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照强、气温高等气候特点满足火龙果的种植条件。另一方面, 火龙果的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鲜果供应期长, 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且果实可制成多种加工品, 经济效益高。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考虑, 引进台湾新品种的火龙果及其种植技术对于石榴特色农业示范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当地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 在石榴特色农业示范区除种植火龙果之外, 也种植花卉、有机蔬菜以及药材, 形成了两岸四季水果产业园、两岸四季花卉产业园、两岸有机蔬菜产业园、中华药材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2.4 实现规模化经营
当地村民也有种植火龙果, 但是由于规模小、品种不理想、管理水平和技术有限等原因, 导致种植火龙果的经济效益不高。石榴特色农业示范区在引进火龙果新品种的同时也引进台湾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火龙果为多年生攀援肉质植物, 主枝需要攀附在支撑架上, 使其依附生长。支架的选择要综合进行评估, 这样不仅能控制成本, 还能减少资源消耗, 符合环保的现代发展理念。相较传统的水泥支架, 石榴特色农业示范区引进了台湾铁架连带的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减少了劳动投入, 生产效率提高, 有利于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
2.5 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一个地区的旅游总体形象是该地在强手如林的旅游市场中树立起的一面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旗帜。做好红色旅游规划需要做好当地旅游形象的定位。当地素有“闽南井冈山”之称,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 闽南人民就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漳州市漳浦县一度成为南方革命中心。漳浦县石榴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要依托象牙革命老区村, 因此打造诸如革命老区、革命遗址等旅游景点是当地最为适合的红色旅游规划。
3 田园综合体的未来开发建议
田园综合体的乡村发展模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后, 全国各地正掀起一股发展田园综合体经济的潮流。当前, 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如何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也是开发的关键。以当前的发展趋势,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会逐步扩大, 成片的田园综合体开发是否又会失去吸引力,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田园综合体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3.1 最为根本的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打破农村相对封闭的状态, 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项目的开发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交通设施建设只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部分, 给排水管道铺设、服务点建设、卫生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景区的服务能力。
3.2 开发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全局
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连, 农业生产又与自然资源、生产资料等因素紧密相连。田园综合体建设与农村建设是紧密相关的, 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做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从当前的情况出发, 抓好当前亟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同时确定每个时间段的发展目标。规划要站得高、看得远, 既要立足全局, 又要注重部分, 分析状况, 围绕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 统筹布局。
3.3 发展要因地制宜, 善于借鉴, 凸显特色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也不尽相同, 这就需要各地善于分析当地的条件, 找出主要矛盾。虽然各地的条件不尽相同, 但在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开发上有其共性的地方, 汲取其他开发项目的优点对自身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 可以搞试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 在试点通过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面、稳步前进。乡村建设本身就是结合自身特点建设起来的, 如生态文明村就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策划的, 因而是各具特色的。如海南临高县松梅村是“沼气+养猪+经济作物”的小庭院大产业模式;琼海市边沟村是“文明生态村+科技村”模式等。各地在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上不可能千篇一律, 找出自己的独特的地方是取胜的关键。
3.4 依托农村合作社,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是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 农业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相比个体农业, 发展现在农业更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农村合作社的合作形式可以是股份制、契约制或合作制, 加强农业合作社与大型的农业企业的合作, 延长产业链, 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形成合作社、农户、企业利益共同体, 在一条链上的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户的利益, 对于农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 结语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其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自身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因素,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做到因地制宜。当然,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有其共性的地方, 要善于学习其他开发项目的优点, 同时, 要着重突出自己的特色, 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驱动力, 带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