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手法:成都市青白江区三村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

城市设计手法:成都市青白江区三村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

        田园综合体作为探索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在促进中国乡村振兴、焕发乡村活力中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而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价值是以产业为核心, 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本文首先从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及特征出发, 分析田园综合体的人本需求;其次, 简析城市设计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应用手法及意义;最后, 以成都市青白江三村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为例, 探讨城市设计手法在田园综合体规划, 尤其是空间规划上的实际应用。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 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乡村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 但城乡二元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我国旅游消费升级, 整个旅游产业也面临大转型和大融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集农业、文旅、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 希望以旅游业作为驱动, 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弥合城乡之间的差距。田园综合体横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游经济发展两个领域, 将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农业生产是发展的基础, 但能否构建出具有浓郁特色的田园空间, 从而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进行田园旅游和乡村旅游, 将是田园综合体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何构建农业基地、挖掘地方特色和实现文化融入, 平衡低影响开发、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展现农村区域的特色魅力, 是打造田园综合体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将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融入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中, 的确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方向。
 
        二、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辨析及特征
        1.“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2017年2月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道:“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 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 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 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首先是以农业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是集循环农业、创业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 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 结合创意、文化, 赋予农业更多的内涵, 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其次是以文化为灵魂, 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绎等挖掘出来, 不仅是让人体验农耕活动和特色民俗, 还要将这些元素融入当地建筑中, 还原村庄“原貌”, 开发一个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村庄。
        最后是以城乡互动为目标, 塑造特色空间, 让城市居民来乡村体验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 使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能够相互交流、共同生活, 实现文化弥合、城乡互动。 (3) 
        3. 田园综合体的人本需求
        田园综合体的目标是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消费、创业、旅居甚至定居, 同时为当地的村民提供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所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从城市居民和当地村民的需求出发, 给他们提供想要的、需要的。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拥有优美乡村环境的地方。只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 就是要让人回归大自然, 人在这里时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提供乡村体验的地方。只有自然风光而缺乏人文气息的乡村很难有吸引人的灵魂, 而要提供有滋味的乡村生活体验需要深度挖掘所在区域的人文之美, 包括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 通过文化植入的方法在田园综合体中给予展示。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提供舒适的田园生活的地方。田园综合体最直接、最基本的功能是观光旅游。消费者来到田园综合体, 有乡村民宿可住、有特色美食可吃、有便捷交通可行、有优美景致可游、有土特产品可购、有好的项目可娱。从游客更多样的旅游需求出发, 增加体验性和休闲性, 让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三、城市设计在田园综合体规划中的优势和手法
1. 城市设计的人本优势
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 坚持理性思维, 客观地看待城市的发展, 从而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规划[1], 更注重功能的科学性、经济的合理性和政策的合法性。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相比, 城市设计则更具体化和图形化, 从感性出发, 更关注人文、美学和舒适性, 注重从空间、文化、时间、生态等多个角度对区域进行分析与设计。
田园综合体规划不同于一般的村庄规划, 它更侧重于村庄的社会人文资源在村庄物质空间中的整合、再现、传承等活动, 偏重于心理感知、视觉体验、艺术文化层面, 与政策、政治体制、经济活动牵连较少。因此运用城市设计手法来规划田园综合体, 更能创造富有认知感、尺度协调、人文氛围浓厚的田园空间, 更能满足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人本需求。
2. 城市设计在田园综合体规划中的应用手法
城市设计的应用手法较多, 本文结合实际项目的情况, 仅讨论其中三种。
(1) 认知意象分析设计
认知意象分析是建立在人对所处空间形态认知和认知图式的基础上的, 通过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的城市设计意象五要素——通道、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来进行意象认知, 实现以易识别性为基础、可意象性为目标的分析设计手法。
(2) 场所—文脉设计
场所作为城市中最活跃的要素, 是城市物质形态与人类活动重叠的产物, 是对城市的主体——人最有意义的空间, 而城市设计就是挖掘、整合城市文脉的过程。场所—文脉的设计手法是将社会文化、城市发展及人对环境的体验和感知都作为场所设计的重要条件进行考虑, 重视城市空间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而乡村空间中仍然有活跃的场所和文化内涵,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中, 需要将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历史文化、游憩文化等融入场所中, 打造更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空间, 所以场所文脉的设计手法也是田园综合体规划所需要的。
(3) 环境行为分析
人的行为方式受到环境的制约, 同时, 环境也会受到人们行为的影响。而研究人对环境的需求, 能帮助设计者创造宜人的环境,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综合效益。所以在城市设计过程中, 通过环境行为分析, 根据不同环境及不同的人为活动来设计, 更能创造适合人活动的舒适空间。
 
四、城市设计手法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三村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1. 项目概况
牟池塔村、青光村、天平堰村三村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镇的东部片区, 三村总面积为9.9 km2, 是青白江区最常见的传统农业型村庄, 人均收入较低, 产业发展滞后。借龙王镇与福洪镇打造“蔬香果韵•杏福田园”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片和大件路东绕线建成通车的契机, 为推动三村产业发展, 凸显当地的客家文化特色, 青白江规划局组织编制了三村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应用城市设计的手法, 从三村的资源环境、空间特色、文化内涵着手, 通过认知意象分析设计、场所—文脉设计、环境行为分析的城市设计手法, 打造具有优美的乡村环境、乡土的乡村体验和舒适的田园生活的龙王镇三村, 形成集循环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田园社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2. 认知意象分析设计打造优美的乡村环境
优美的乡村环境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 第一步就是对农田、水域、山林、村庄、道路等要素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辨别和控制, 从认知角度进行资源的空间形态塑造, 重塑田园生态景观, 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1) 要素的提取
根据城市意象的五要素对三村的资源进行梳理。
(1) 通道
三村最重要的通道南北贯穿大件路东绕线, 是龙王镇重要的对外连接廊道, 也是三村的主要对外道路和展示窗口, 次要的通道是连接三村和龙王镇的主要道路, 如锦秀路等。
(2) 边界
牟池塔村、青光村、天平堰村作为三个独立的行政村, 拥有各自的行政边界, 但本次规划打破了三村的行政边界, 将三村进行统筹考虑, 故本次规划中的边界认知是将三村作为整体的边界。
(3) 区域
根据不同功能, 乡村区域可以分为农业区域和居住区域, 同时基于三村的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区域又分为农田区、果树区和鱼塘区三部分。根据三村的不同地形, 又可分为平坝区与丘陵区。
(4) 节点
以大件路东绕线作为主要通廊, 三村区域内的主要节点为标识龙王镇北入口的大石路与老大石路交叉口、与龙王镇镇区连接的大件路东绕线与锦秀路交叉口、龙王镇东入口的大件路东绕线与西江河交汇处。
(5) 标志
三村现状缺乏地域性标志, 而可作为川西农村区域标志的林盘现状风貌较差, 缺乏特色与可识别性。
(2) 视野的确定
大件路东绕线作为龙王镇重要的对外交通道路, 是展示三村的最好窗口, 三村的主要认知通廊是基于大件路东绕线来构建的。按照道路景观视觉设计理论, 人的视野会随车速变化而改变, 不同车速下的视野范围和视线距离不同, 对景观的感受也会不同。
图3 景观控制区
 
本次规划以大件路东绕线的道路限速80 km/h为极限速度, 确定在运动速度为80 km/h的情况下, 水平视野角度为60°, 注意力集中区域长为300 m, 视野最远距离为500 m, 划定大件路东绕线单侧250 m范围内为主要景观展示区, 承担田园综合体内的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功能;250 m以外的区域承担居住、旅游生产功能, 作为景观展示背景。
(3) 资源的管控
大件路东绕线两侧250 m范围作为重要的景观区, 是向外来游客展示的界面, 为打造优美的乡村环境, 要严格控制重要展示区域内部的建设, 而250 m范围以外作为展示背景, 主要进行田园景观塑造。
控制区内将不再建设新的居民点, 并将现状居民点内建筑质量差、规模小、距离道路小于50 m的居民点进行拆除或异地重建, 而大于50 m且建筑质量较好, 成一定规模的居民点进行林盘环境整治和建筑风貌提升, 塑造具有标识性的林盘民居。
 
在远处的田园景观塑造区, 为了凸显客家的文化特色, 三村的林盘选址遵循客家“顺沿丘线、临近田园”的原则, 打造依丘临田的客家田园景观。
(4) 认知意象塑造
规划区域位于成都平原的丘陵地区, 通过梳理规划区域的地形特征, 将坡度小于5%的区域划为平坝区域, 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 构建每片规模不小于1 000亩 (约66.7 hm2) 的高标准农田;将坡度大于5%的区域划为丘陵区域, 利用梯田空间进行果木种植;保留现有的鱼塘。通过空间梳理, 塑造为蔬菜、水果、水产三大区域空间。
村域现状内重要的标志林盘自然散落在田园中, 不仅破坏了农田的区域性, 还没有形成特色。充分考虑客家依丘临田的聚居形式和规划区域的地形条件, 选择坡度在0~5%的区域, 让聚居点建筑紧贴山脚线布局, 建筑群落面向河谷内侧开敞, 宅前形成规模化农田, 宅后丘陵形成梯田式果林。同时考虑农民从居住地到耕地的步行时间不超过15 min, 故聚居点之间的距离应在300~500 m为宜。避免大规模聚居点对景观的破坏, 聚居点规模宜在150户以下, 组团规模宜控制在20~30户, 组团间距宜控制在30 m  。
3. 场所—文脉设计手法构建乡土的乡村体验
田园综合体不仅要呈现区域的自然之美, 还要挖掘所在区域的人文之美。本次规划运用场所—文脉的设计手法, 通过对文化的提炼, 对场所的选取, 构建有文化内涵的场所, 从面吸引游客深度体验乡土文化气息。
(1) 提炼传统精神文化
通过对三村文化的深入挖掘, 发现规划区域内主要有三种文化遗存。首先是客家文化, 规划区域属于四川东部的客家聚居区, 范围内的居民仍延续客家特色的聚居形式和风俗习惯, 但留存的物质文化资源较少, 特色不足。其次是农耕文化,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村地区, 当地农耕文化浓郁, 有一些传统的农业器具遗留。最后是龙文化, 龙王镇的名称来源于原有的一座龙王庙, 虽原建筑没有留存, 但镇内居民还保有春节舞龙灯的习俗, 尚有龙文化传承。
(2) 构建体验结构
大件路东绕线既是主要的展示通廊, 也是重要的人流路径, 所以大件路东绕线沿线是规划区域内最主要的公共场所。而大件路东绕线与其他主要道路和边缘的交界, 也是三村最富有活力的区域。故本次规划以大件路东绕线作为展示轴线, 选取标识龙王镇北入口的大石路与老大石路交叉口、与龙王镇镇区连接的大件路东绕线与锦秀路交叉口、龙王镇东入口的大件路东绕线与西江河交汇处的三大节点作为重要场所, 构建一廊道三节点的旅游体验结构。
(3) 场所构建示意
本文以其中两个节点作为场所—文脉设计手法的应用实例。
大件路东绕线与锦秀路交叉口是进入三村田园区域的主要入口, 通过分析该节点的车行流线和现状资源条件, 确定大件路与红星路交叉口的北侧为主要景观展示节点。通过设置具有客家文化代表的客家牌楼来标识入口, 并设置小型广场来提供一个休憩、照相的公共场所。在节点处, 结合小广场和沿路沟渠设置具有农耕文化特点的老水车, 演绎传统的农耕文化。通过文化景观的塑造, 既能彰显区域的客家文化和农耕文化, 还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区位标示, 引导游客进入旅游区域。
大件路东绕线与西江河交汇处是从东进入龙王镇的入口节点, 此处大件路东绕线横跨西江河, 形成了一个交错式的节点区域。外来游客通过此处景点可以快速认识龙王镇, 在规划设计上, 不仅沿西江河用彩色花田打造了生态堤岸, 同时用农耕文化的稻草元素打造了具有龙文化象征的龙图腾, 标识了龙王镇的界线, 起到一个入口节点的最重要的标志作用, 直观演绎了龙王镇的龙文化。沿河红星和休憩平台的设置, 使该场所不仅具有标示性, 而且具有活动性。
4. 环境行为分析形成舒适的田园生活
以资源为支撑, 根据环境行为分析, 打造与环境资源结合紧密且最适于三村的旅游产品。
(1) 环境的行为影响
三村主要的环境有农田、果林、鱼塘和林盘, 规划依托不同环境构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人在农田中的行为主要是参观和耕作, 可以打造田野观光、开心农场、耕作体验、田园野炊、田野露营、汽车营地等农田活动项目。丘陵区域的果林主要用来进行采摘活动, 可打造果蔬采摘、趣味果园等果林活动项目。三村特色的鱼塘则能提供垂钓类活动, 可打造休闲垂钓、垂钓比赛、垂钓教学等鱼塘活动项目。林盘作为主要的吃住行为依托, 通过与其他环境资源结合, 打造不同的林盘活动项目, 如与农田结合构建特色农家乐、乡村聚会地、乡愁酒店、客家民宿等, 与鱼塘结合构建水产农庄、渔船民宿等 (图9) 。
图9 旅游产品体系 
 
(2) 空间设计示意
本次规划选取了一处规模适中、依丘临田的林盘, 以环境行为分析为依据进行空间设计, 打造承载多种环境特色和多样旅游产品的舒适田园生活空间。针对现状风格混杂、风貌不佳的林盘, 通过以客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要素植入, 进行建筑风貌提升, 打造成特色鲜明、具有吸引力的客家民宿。外部的田园空间中, 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外, 在林盘前保留部分传统农田, 构建微田园景观, 为游客提供开心农场等活动场所。对现状鱼塘进行整治, 种植遮阴树木, 构建良好的垂钓环境。在鱼塘增种荷花等水生植物, 能提供秋季莲藕采摘体验、丰富夏季鱼塘的景观效果。田间院坝可设置农耕文化的小品、种植乡土植物, 构建多元化、具有浓郁乡愁的旅游产品  。
 
五、结语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综合发展新模式, 在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乡村整体环境质量、恢复乡村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乡村规划运用城市设计手法, 可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建立人性化的场所和空间, 保护乡村环境、传承乡土文化、重塑乡村风貌, 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及特色, 形成更具文化底蕴、环境优美、宜游宜居的田园综合体。(作者:付琳莉 王小翔 胡俊 李炳帆 )

 

时间:2021-3-23 编辑:旅游小镇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