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设计规划模式探讨——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山口村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设计规划模式探讨——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山口村为例

通过对山口村现状资源以及用地性质进行分析, 确定了规划范围, 提出了产业升级策略并明确其设计定位, 从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 将山口村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 并对这5个区域进行了详细地景观设计。
 
1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 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 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为本, 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从而保持农村田园风光, 保护好青山绿水的模式, 即坚持生态可持续的原则, 以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 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在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充分挖掘乡土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以人为本, 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 在“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探索出一条乡村发展的道路, 让乡土风情和文化得以复兴, 恢复乡村特有的活力与魅力, 成为新都市人的“桃花源地”。
 
2 设计定位与目标
设计定位:建设新型田园综合体, 打造成临沂美丽乡村建设标杆。
设计目标:以旅游业为先导,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 以文化传承与发展为灵魂, 以乡村复兴为最终目标。
 
3 设计策略
以乡村综合资源为基础, 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导向, 以城市游客为动力, 以乡村特色产业为支撑, 实现以工促农、以旅助农、以贸带农的“三产联动”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效应。
将田园综合体的三大板块———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田园社区与山口村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相结合, 系统地打造相关休闲旅游项目, 并丰富当地的产业结构, 在完善山口村基础建设并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的同时, 当地居民也不再只是农民, 产业的丰富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与就业机会, 同时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将带给他们更为方便的社区生活。
 
4 山口村现状分析
4.1 项目概况
山口村隶属临沂市兰陵县神山镇, 北西南三面环山, 与205国道相连, 交通便利,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距离临沂市中心40km, 距离兰陵县5km[2]。山口村村民以种植大蒜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蒜地1700亩地, 亩产2000~3000斤蒜, 已经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
 
4.2 项目现状
4.2.1 交通现状
村道:网络密布, 正在进行家家通路面硬化;乡道:连接周边各村镇道路, 交通便利;国道:与国道205直接连接。
山口村距离临沂市火车站33km, 距离临沂市汽车站39km, 距离最近的神山客运站2.3km。
 
4.2.2 地势现状
山口村北西南三面环山, 植物种类丰富, 山谷众多, 形成独特的山体景观。村内居住区地势北高南低。
 
4.2.3 建筑分布现状
从房屋结构形式上来看, 该村西边主屋多以平房为主, 配备夯土结构杂屋, 房屋建筑质量较差;村落东边主屋多以2~3层为, 主配备夯土结构杂屋, 房屋建筑质量较好。西侧有乡村原始建筑群落, 保存较为完好 (图1) 。
 
4.2.4 农业生产及功能分区现状
农业生产现状:第一产业为主, 第三产业尚未发展;农作物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 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农产品:大蒜为主要农作物, 大蒜玉米轮种, 少量生猪和畜禽养殖。
发展模式:农田共约1700亩, 以散户农作物种植为主, 村内仅有扶贫车间和由致富能手带领的养殖合作社。
图1 山口村现状分析图
 
4.2.5 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现状
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较少, 仅在村委门口有几架健身器材。服务设施活动类型较为单一, 且使用率不高, 不能满足村民对文化、健康、医疗、生活、精神等现代生活的过多需求。
总体来说, 该村交通便利, 利于农副产品运输及人们出行;山林环绕, 植物种类丰富, 山体景观丰富;新建房屋众多, 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适宜开展参观旅游;产业发展不全面,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潜力巨大。
 
5 规划设计
5.1 总体规划
将田园综合体的现代产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 结合山口村现有资源与特色将功能分区划分为7个部分。除原有的居住区和学校保留, 还有以现代农业观光区, 采摘种植的农业种植区, 以木本油料植物元宝枫、文冠果为主的林业种植区, 以售卖当地特色产品为主的步行街商业营销区, 以集体化上山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区和以蒜薹、大蒜加工生产为主的工业展示区 (图2) 。
 
5.2 以旅游为先导
乡村旅游现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乡村旅游资源看似匮乏实则丰富, 需要进行匠心独运的开发。一片古村落、一条步行街、一排排大棚、一片片农田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山口村的各项功能区域的设计即是根据此因素设计而成。
 
5.2.1 村碑———魅力山口村
在村口增设标志性构筑物———村碑。碑身正面突出山口村的农业种植特点———大蒜, 并配以古典窗框体现山口村的历史文化传承, 砖头样碑身象征着该村坚实、坚定地走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碑身反面可以将山口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历史进程雕刻上去。
图2 山口村总体规划 
 
村碑的周边范围内, 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设计, 设置一定的休憩空间, 方便村民们及游客游憩。
 
5.2.2 乡村原始建筑群落———山口古村
山口村的原始乡村房屋建筑———古村落位于山口村东北角, 大部分的住房现已无人居住, 日渐荒废。这部分古村落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 具有独特民俗民风, 虽经历久远年代, 但至今仍能为人们服务, 传承历史, 向游客展示该村文化。本项目拟对其进行稍加维修养护, 在不破坏原始建筑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传统农具、农产品展示, 既能体现出传统乡村建筑的历史渊源特色, 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又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以作为主打旅游观光区, 取名为“山口古村” (图3) 。
 
图3 古村落现状及规划效果   下载原图
5.2.3 休闲活动广场———秋实广场
山口村东北处本是一处大坑, 一直荒废。大坑与村街道相连接。根据山口村村委的建议要求, 拟在大坑处建造一处休闲广场, 广场南面与步行街相连。这样的设计既能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游憩、活动广阔的场地, 又避免了喧嚣的声音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该广场取名为“秋实广场”, 寓意丰收的喜悦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场内拟设乡村大舞台, 为村民提供娱乐平台。乡村大舞台总体呈圆形, 最外是阶梯状观众台, 中央为圆形舞台即展示区, 便于村民们开展并欣赏相关文体活动。广场外围设计出步行的道路, 并以绿植装饰, 形成绿色、安静、祥和的休闲环境 (图4) 。
 
5.2.4 温室大棚种植基地———稼穑园
山口村外围皆是本村自有土地, 村南处地势较平坦。本项目将在村西南处设置一处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即观光采摘园, 拟建造多个蔬菜、水果种植生产温室大棚, 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蔬菜、水果的采摘活动, 内设采摘区、品尝区、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名为“稼穑园”。
 
温室大棚是在本村农产品种植品种单一的基础上建立的, 既可以满足本村居民生活需要, 免于远距离购置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须品, 又可以使游客能够参与、体验采摘果实等劳作, 还能满足游客的反季节采摘需求, 使久居都市远离乡土的游客得以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尽情吮吸自然的芳香,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5.2.5 创意市集、步行街———春华 (路) 步行街
秋实广场南面出入口直通即将建设的步行街。原村中道路为土路, 路况较差, 路两边局面建筑物没有统一的规划, 污水、农畜粪便随意排放。本项目拟将此道路建设为步行街, 步行街的北面与广场交汇处打造成创意市集, 人们可以在此展示、售卖个人原创手工作品和收藏品;步行街南面延申为休闲、运动、观光的传统步行道路。该条步行街取名“春华路”, 与“秋实广场”相应, 寓繁荣昌盛之意。
 
创意市集参与门槛相对较低, 是一个平民艺术展示舞台。作品的形式多样, 受众面广。山口村的“创意市集”将以一个给村里年轻人提供展示和交流自己创意产品的街头摊位集市, 摆卖他们自主创意制作的货品为主要形式呈现。这样既能提升村里的文化氛围, 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还能吸引周边村民及游客, 提升山口村的旅游影响力。
 
5.2.6 乡村街道绿化
运用乡土植物对山口村道路绿化进行植物配置设计, 如柿树、国槐、合欢树+石榴、紫薇、地肤、黄杨+麦冬、鸢尾、鸡冠花等。规划的同时注意植物的色彩搭配, 表现处植物群落的层次感, 力取与环境搭配, 美化环境, 如中乔+小乔+小灌木或乔木+灌木+草本。对于狭窄道路建议用一种多年生草本覆盖, 如芒类或较高的开花植物美人蕉等。
 
5.3 以产业为核心
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对于农民来说, 远赴他乡进城务工的负面影响太大, 在本地多元发展, 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得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同时应做到清洁生产, 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的统一。
 
5.3.1 农业
农业要做三件事: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CSA (社区支持农业[3]) 。将村里1700亩蒜田规划起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 运用现代农业科技, 提高大蒜产量及品质。大蒜、玉米轮种[4], 尽可能的利用土地增加收入。鉴于山口村产业结构单一, 以种蒜为主要经济来源而导致的售卖价格低、村民收入少, 建议在种植区再种植部分其他作物。如开辟出油菜花田、向日葵海, 既可吸引游客参观, 又能增加收入。
 
设置大棚采摘园 (稼穑园) , 园区开发理念为:休闲新体验、生态大观园。建造多个蔬菜大棚采摘基地和水果温室, 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蔬菜、水果的采摘活动, 以满足游客的反季采摘需求。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观光、生态采摘、居家花卉、休闲旅游、特色大棚、有机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及休闲旅游基地。
 
5.3.2 林业
山口村北西南三面环山, 山地可利用率大。在山地种植元宝枫、文冠果[5]等木本油料作物, 既可出售树苗又可加工果实炼油。且政府支持荒山绿化, 有造林补贴政策, 木本油料林每亩补贴200元。同时实行树木认养政策:村民认养树木, 被认养的树木悬挂认养标志牌, 带有认养人、认养责任等信息, 树苗卖出后收益村集体与认养村民分红, 使普通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同时确保树木成活率。种植方式采用前期大量种植小苗, 然后以疏苗的方法出售1年苗、2年苗、3年苗, 以确保村里每年都有收入。
 
5.3.3 养殖业
基于当地季风向为夏天东南风, 冬天西北风, 故将养殖区设于南山。在南山规划一处林地作为畜禽养殖区, 将村民们散养的农畜、家禽集中起来, 规模化养殖, 集约化管理。规模化养殖使各家各户都能减轻喂养负担和养殖成本, 同时也不会因粪便问题破坏山口村村内环境, 到达美丽乡村建设标准[6]。集约化管理能够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 辅以节俭、约束、高效的价值取向, 进行统一配置,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同时自然养殖提高畜禽肉品质, 迎合消费市场。
 
5.3.4 工业
在村内设置加工工厂, 对大蒜、蒜薹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进行销售, 制成大蒜衍生品, 如大蒜油、大蒜醋、黑蒜等[7]。苍山大蒜的“大蒜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 被称为“天然抗生素”。苍山大蒜还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和锗, 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被誉为“天下第一蒜”。而且蒜种越种越好, 不会出现退化, 储藏期长达两年, 就连蒜薹的保鲜期都很长。
 
大蒜中抽取的最重要的物质———大蒜油, 此精油含有很重要的活性硫化物, 它对一般健康及心脏血管的健康很有帮助, 价格也非常高。加工使大蒜的收益最大化。村内设置扶贫车间、科技农业营销中心, 为村民提供工作, 减少劳动力流失, 同时也提高村收入, 助于山口村发展。
 
5.3.5 商业
创意市集, 展示、售卖村民自主原创手工作品和收藏品。
大棚基地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蔬菜、水果的采摘活动, 通过采摘区、品尝区、体验区, 使游客既能参与体验劳作又能采摘果实, 还能满足游客的反季采摘需求, 带来的收入不菲。
创意市集的产品及大棚蔬菜、水果和村内的蒜薹、大蒜, 均可利用网店———电商的方式进行售卖, 还可减轻实体店的房租费用。
秋实广场地下可以建造冷库。规划前广场为一处大坑, 观众坐区较中心舞台区高, 可以在观众坐区下设计建设规模化的冷库, 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还可减少挖填土的施工量, 同时村里可将库位对外出租以获得收入, 一举三得。
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会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发展起来后, 发生巨大的改变。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并非要打造一个旅游度假区, 而是打造农村本身, 即–美丽乡村。不同的是, 这个乡村有很多供本村村民和外来游客观赏、休闲、享受的地方, 具有非常高的旅游价值。
 
5.4 以文化为灵魂
缺乏文化灵魂的田园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而神山镇、山口村就具有许多能够够传承、颂扬的历史文化及精神。
兰陵县神山镇以村命名。神山村, 唐初建村, 因设在神山脚下, 因山得名。神山, 位于镇驻地北偏西1km, 海拔150.9m, 由石灰岩构成, 原名凤凰山, 唐时在山顶大修庙宇, 因庙院中神像众多, 遂易今名。
战国时楚国设立兰陵县, 第一任县令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一生主张“天道自然”, 福泽世人。荀子老死于楚国兰陵, 荀子墓位于兰陵县东南1km处, 上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现如今荀子墓地已建成为大型仿古式陵园。
兰陵王高长恭骁勇善战, 是北齐后期文武双全的栋梁之将, 在一次著名的战役中, 他率军与北周军队战于墉下, 高歌而进, 勇冠三军, 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 北齐皇帝以朝廷贡酒兰陵美酒犒赏三军, 并封高长恭为“兰陵王”。后人将兰陵王入阵时的歌号声编成《兰陵王入阵曲》演唱, 隋唐后演绎为乐舞曲、词牌。在后来的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 此曲传入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如今的“兰陵王酒”以“兰陵王酒王者归来”为宣传主题, 就是以兰陵王形象之美好, 地位之尊贵, 武功之神勇, 为人之忠义, 为兰陵传世佳酿注入魂魄并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品质。“诗仙”李白也不禁为此酒作下“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的诗句。
 
神山镇是苍山大蒜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神山镇西北为山地, 东南为沂武河冲击平原边缘, 土壤以褐土和砂礓黑土为主, 适宜大蒜生产。据民间传说, 玉皇大帝曾幸临神山, 口渴, 掘一泉, 并植下一草于泉边, 生九叶。后郯地瘟疫滥行, 百姓苦不得医, 偶食“九叶草”, 病乃祛。这九叶仙草, 便是今天的大蒜了。随手拿起一头大蒜, 不是4瓣就是6瓣, 没有多余的小蒜瓣, 这是苍山大蒜独特的外观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苍山大蒜中所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对人们的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适合多类人群食用。
 
人杰地灵的古镇神山, 境内有燕柱山、三峰山柞王击鼓戏铁燕亡国之传说, 有神山脚下不老泉千古神话和将军桥《响马传》之遗迹。神山镇内还有商墓群、玉皇楼、娘娘庙、金碓、铁神、石鼓、月牙桥等历史名胜。苍山县因“苍山暴动”而得名, 苍山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就在这里建立, 这里曾在山东省党史上拥有光辉的一页[11]。2013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百镇建设示范镇。
 
5.5 以乡村复兴为目标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初步阶段, 农业和乡村与国家和社会的落后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乡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的过程和人口老龄化的过程、田地荒废的过程和农业衰退的过程, 以及乡村社会功能退化的过程。田园综合体是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 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 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 为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激活人们对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12]。
山口村开展田园综合体, 要坚持以农为本, 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山口村的领导班子在进行初期规划时, 一致坚持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 保护好青山绿水, 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 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 更有获得感。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 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 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本项目的设计初衷, 是以山口村的乡村复兴为目标, 为周边乡村起带动、示范和标杆作用, 也是本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本目标。本项目将城乡与工农、传统与现代、生产与生活结合起来, 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 给逐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重新激活认同感与归属感, 最终达到乡村复兴与再造的目标。让大量流出的年轻人重返乡村, 使乡村的文化复兴。
 
5.6 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在基本功能区规划设计完成之后, 本项目将完善山口村的基本服务设施, 增加配套服务器材。如, 在山口村的村庄主入口、次入口处均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和警卫室;在村庄中央新建社区服务中心, 并新增卫生所和健身广场;村庄东北处设山地游园, 村庄南侧空地建健身广场, 形成覆盖全村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开设游客服务窗口, 设置便利店、公厕等, 为村庄的整个旅游、生活项目提供服务。完善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布点, 服务设施中心服务半径为500m, 服务中心包括服务问询、公用电话、紧急医疗站、卫生间、停车场等 (图6) 。
 
6 结语
田园综合体的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 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 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它不是农业+旅游+地产+生态这“三菜一汤”的“伪田园综合体”, 而是有文化标识性特色、有产业深度联动融合的“真田园综合体”。
 
一、二、三产业联动, 将传统住宅升级为田园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地产的土地开发升级模式;开发运营空间园区化, 农业核心区支持配套, 和衍生产业区共同营造;参与核心主题多元化, 由村集体、开发商、政府、游客共同参与。在规划设计时尽可能做到“少支出、多收入”, 帮助山口村快速发展。将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 将原有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多样化, 在打造项目吸引游客在这里休闲旅游的同时丰富当地居民的收入结构, 鼓励村民回乡创业, 做到劳动力当地消化为农民增收。


 
时间:2021-3-12 编辑:田园综合体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