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方案

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方案

  生物多样是乡村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类活动对乡村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破坏了乡村生物多样性现状。为此应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提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基于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总结乡村生态建设中景观设计的策略。以河北省上窝铺村景观广场设计为例,对其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生态建设的景观设计。得到乡村景观设计方法与田园综合体发展策略。该设计研究为乡村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乡村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与传承的社区单元,也是生物重要的栖息环境。随着人类活动的介入,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总要求,其中“生态宜居”既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要求,也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而乡村生物多样性就是其基础保障之一。
 
  一、生物多样性与田园综合体概念
  (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是基于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1986年美国科学院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国家论坛”中,首次以官方的形式提出了“生物多样性”,概念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将其定义为“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1]。此概念的提出对人类社会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
 
  (二)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在2017年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提出的,“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业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其目的是走生态融合发展之路,以生态促进发展,又以发展来保护生态,形成一种共赢局面[3]。以现代化农业为产业基础,以旅游为产业驱动力,借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最终乡村居民、外来游客等人群为主形成的乡村农业生态景观,有序开发资源的新型社区群落模式[4]。
 
  二、乡村生物多样性缺失背景分析
  (一)乡村生态环境危机问题
  当今的农业发展大多依赖于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大量化学成分渗入到土壤环境中造成农业污染,对乡村生态产生了很大的危害。乡村社会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影响乡村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乡村社会不利于生物生存而造成乡村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乡村居住环境更变
  人们的居住密度越来越高、住房越来越严密,导致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对乡村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影响。
 
  (三)乡村非理性建设
  城乡发展失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乡村的改良方式层出不穷,而非理性的乡村农业生产和乡村资源开发使得乡村生态环境恶化,乡村社会原有的景观生态优势丧失,最终导致乡村生态环境中的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三、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上窝铺村为例
  (一)研究样地概况
  上窝铺村位于围场县西北部,该地距县城约80千米。村落周边与多个村子相接,南部紧邻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与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有小滦河流经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全村面积近90平方千米,其支柱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新兴产业为旅游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与景观设计条件与诉求,如图1所示。
 
  上窝铺村临近省道,交通线路便捷,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为新优势,加快乡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推进上窝铺村的乡村建设。
 
  研究样地位于村落东部,南北向长约190m,东西向宽约41m,近7800平方米,呈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带状空间。上窝铺村处于河北省境内,气候相对干燥,四季分明。因此在村落中生态景观较为缺失,尤其是在冬季环境中,北方的严寒不利于大多数动植物生存,所以村落在冬季生物种类会更为稀少,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感觉,如图2所示。
 
图1 上窝铺村区位概述
 
  (二)研究样地景观广场设计思路
 
  1. 尊重村民主体地位:
  上窝铺村虽以旅游产业作为其新兴产业和未来发展动向,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乡村景观广场设定的主体应该是当地村民。乡村景观广场的服务定位首先是上窝铺村民的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并且提高村民对环境、生态以及文化等的感知水平,提高上窝铺村的乡村活力。广场的设计应该充分尊重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并且要多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村民的隐形生活规律,从而充分考虑这些使用需求而进行最大化合理性的应用设计,提高村民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增加村落居民的交流集会活动,为村民提供一个合理、舒适且功能性强的空间场所。
 
  2. 加强游览者的视觉引导:
  因研究样地的西侧是一条公路,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也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交通线路。随着媒介传输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路的理解也开始丰富。不仅仅是一种交通线路,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商业宣传价值,如在公路边的广告牌等。这些都推动着思想的变更。而研究样地周边公路的存在,对上窝铺村而言,既是交通便捷的优势,又是一种向过往车辆宣传的媒介传输方式。合理美观的路边广场,对上窝铺村有着极大的宣传作用,对其处于起步阶段的旅游产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 丰富村落生物种类,提升村落生态环境建设:
  研究样地的冬季景观植被单调乏味,缺少生机。因而在景观广场设计中强调冬季的植物景观,以求在冬季严寒的环境中研究样地仍有丰富多彩的植物造景艺术,借此来提升上窝铺村的植物景观,提高乡村生物的多样性。
 
  (三)研究样地的景观设计原则
  1. 尊重主体与多元结合:
  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人之所想,切身感知村民们在日常活动对景观广场的实际需求。在设计实践中,应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性,以村民的自主参与性设计为主导,辅以政府、个人与组织等社会力量的规范性引导。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问卷信息采集,归纳分析收到的信息内容,不断完善设计目的,使研究样地的设计实践更为实际、真诚。在为当地村民服务的基础上,重塑乡村原有的活力。
 
  2.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便是关注“三农问题”,长达18年的坚持足以看出党和国家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并且近来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策略”等都强调了乡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力求增强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合理的乡村建设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森林的过度砍伐、化学农业的过度滥用、乡村生活生产垃圾的不合理排放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致使乡村原有的自然环境优势荡然无存,也导致乡村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因此必须要合理规划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把握乡村生态要素与各生产生活要素之间的联系,坚持协调稳定发展,以生态发展理念为基础原则进行乡村建设。
 
 
图2 研究样地概况
 
  3. 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景观的构建在尊重服务主体的基础上,也要相应地扩展其经济效益。上窝铺村因有发展旅游业的意向,所以研究样地的乡村景观设计应具有经营理念。当然在该研究样地仅7800平米的空间场地中,将田园综合体的经营理念融入其中是相对困难的。但是田园综合体的经营理念可以作为上窝铺村发展的一种借鉴模式。将乡村传统的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运用田园综合体经营思路,制订上窝铺村乡村建设与发展方案,以期建立良好的农业发展模式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4. 依托地域文化特色:
  充分利用地域特有文化和资源的优势,上窝铺村隶属于围场县,辖区周边拥有众多的文化基因库与旅游资源场地。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康熙饮马驿站、飞天小镇、乾隆行围驿站等,蕴含着相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景观。近现代优秀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都是上窝铺村发展的良好基础。利用优势资源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特色优势,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出现当下“千村一面”的现象发生。依托于上窝铺村良好的文化资源与产业优势,明确定位乡村的开发与利用价值,结合优势资源转化为新兴产业特色,借助特色产业摆脱同质化现象,实现上窝铺村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整体的景观设计中,既要与特色资源进行呼应,展现出地方特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窝铺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村民生活得更美好,乡村更加富裕。因此,乡村农业、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联结,加之国家对乡村建设的扶持,定会让该村的地域特色得到更好的展示,让村民得到更多的益处。
 
  (四)研究样地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 合理布局植物景观:
  乡村广场景观设计应展现乡村社会的生态美和淳朴美。依托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研究样地的特殊区位环境,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功能性的景观设计。
 
  2. 尊重乡村生物原有栖息环境:
  乡村社会是一个较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相较于城市生态系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且整体重视程度较低。乡村社会中的农田、池塘、山林、草地,乃至一棵古树、一座屋檐下都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非理性的乡村建设已使得乡村生态满目疮痍,乡村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农田中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农田中的生物消失;池塘的富营养化,池塘中的生物缺氧;山林的过度开采砍伐,山林中的野生物种没有了荫蔽和食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除草剂的使用使得野草消失;古树推倒、老房子推平,村民一起搬迁“上楼”,古树上、屋檐下的鸟儿消失。看似轻松的乡村建设,实则是对整个乡村生态系统的更变,一个生态系统环境的缺失,就会导致整个生态链的断裂,从而导致更多的生物灭绝,严重破坏了乡村生物多样性现象。简言之,在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乡村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并且加以维护其生态系统,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
 
图4 广场平面布局(2)
 
  (五)田园综合体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田园综合体理念是借助乡村社会的自然环境优势,以传统乡村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设计、建设运营将乡村特有的资源优势与城市需求相结合,成为集农业生产、文旅、生态等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
 
  但是有一个前提需要申明,以研究样地而言,仅一个7800平方米的景观广场设计并不能完成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要求,广场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田园综合体需要多种产业、多种维度的配合,后期还需要农业、文旅产业、生态产业等多功能的合作。鉴于上窝铺村的旅游产业计划,以田园综合体理念为基础,将传统农业生产、生态文明、文旅产业等结合一体,对推进上窝铺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明确未来发展走向有极大的意义。
 
  1. 研究样地总体平面布局:
  总体设计上,以生态理念为核心,设置生态回廊、下沉式广场、儿童活动中心、阶梯水景等景观节点,以流线型为空间塑造形式,增强整体空间流线美感。坚持生态文明的设计观念,提升村民生活休闲质量。为上窝铺村打造一处既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的高质量休闲活动广场,也是一处维护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上窝铺村知名度的生态旅游景点。整个场地的西北角,因场地北面紧邻公路,西面靠山,广场入口设置在南面,因此将儿童活动中心放置于场地的最安全西北角。在广场空间中,设置公共空间与相对私密性空间,以开放型公共空间为主,以小型下沉式广场、亭台廊架等私密性空间为辅,动静结合,高差有序。
 
  2. 下沉式地形设计:
  在考虑场地高差和空间隐秘性需求的前提下,将广场中心的活动空间进行0.45m的下沉式高差设计,使人在视觉上有缓冲进而达到整个空间的高差设计层次丰富。下沉式广场的设计定位是满足村民小型集会、广场舞等活动进行的。利用下沉式广场的高差因素,设计流线型踏步兼具座凳的功能,合理设置坐憩设施。高差座椅既可以提高广场内座椅数量,给游览者提供方便,又可以与空间内的景观植被等结合,加强空间内的景观环境特色。“下沉式”空间呈现出“私密性”与“多维空间”的体验,而“私密性”在广场空间需求中至关重要,也符合整个广场空间对开放性与私密性的要求。
 
  下沉式广场通过高差变化,丰富空间层次感。下沉式空间作为广场的中心景观节点,在下沉空间中穿插儿童滑梯等活动场地、以雕塑、绿植等为衬托,形成广场的视觉焦点。下沉空间具备良好的空间指示标志以及出入口和照明设施;入口的无障碍通道以安全性和便捷性为基础要求。儿童活动场地和景观生态节点的设计,有助于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3. 构建合理生态布局:
  “生态价值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前提”[5]。乡村景观设计的生态布局主要表现在交通线路、基础设施、水源布置、植物景观以及土壤地表结构等方面的安排上。乡村景观建设也是生态景观建设,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中,要保护乡村生态的完整性,以修复性方式对乡村生态进行景观设计。保存完好的原有生态版块,更新破旧损坏的生态版块,构建合理的生态布局。改善乡村生物的生存环境,营造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修复乡村社会的生态环境和有助于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
 
  因研究样地西侧紧邻公路,有严重灰尘、噪音等影响村民对广场的使用情况,因此选择将广场高度整体抬升,而且考虑到安全问题,在西侧形成一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坡面,用来建造植物景观带。合理运用植物生态景观多样性与空间结合,不同的植被景观会对空间产生不同的视觉观赏和生态影响。以植物造景方式进行,丰富空间中植被景观的层次性,增强垂直绿化的运用。既美观又提升广场的使用感,提高乡村的植物多样性,如图7、8所示。
 
  4. 提升广场入口导向性,加强村落宣传与产业融合:
  因上窝铺村景观广场拥有紧邻公路的交通环境,在设计实践中要抓好安全性和宣传性这两大要点,黑木耳等新型产业的宣传与推广就可以借助广场入口进行。加强景观资源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与农耕历史背景的融合,加强生态旅游与地域文化延伸的氛围营造,以文旅产业为新推动力,加速推进上窝铺村乡村实践。
 
  广场入口位于公路旁,作为人流的主要汇集点和分散点,广场入口设计既要满足交通视点的形象宣传问题,也要以功能需求为基础,解决空间交通流线与集散区的设计。入口作为整个广场设计的起点,以宽敞大气、舒适的视觉体验为主,辅以绿植、地域性木材石材等为背景点缀,当地石材构筑的景观墙与垂直景观带结合,侧靠广场周边山体,在不过分破坏传统乡土气息的同时,完善广场入口设置,提升广场的导视性,重塑村落的文化旅游形象。
 
  5. 增强景观功能属性:
  景观广场作为田园综合体项目中的一部分,兼具文旅与生态保护的作用。因此其功能性应具有多样性。要满足村民的日常休闲活动,还应该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提供合理的示范场所和警示作用,又是乡村旅游活动中的小型景点。其中设计单车棚、生态景观回廊、下沉广场、阶梯水景、儿童活动区等多功能景观场地。亲水系统与生态景观植被,提升村民和游览者的目的性,以期构建乡村完整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效益,增加旅游观赏性,如图11所示。
 
  因北方气候环境影响,冬季寒地水景大部分会处于关闭状态,不能发挥其作用。为此在上窝铺村的水体景观设计中强调小面积与水体景观雕塑的融合设计,深度为0.15m-0.2m。在夏季高温时,以亲水性和观赏性水体景观使用为主要方式,而冬季严寒时,结冰的水体景观不利于广场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冬季将水放干后将其作为休憩空间和景观小品的功能进行使用。
 
  针对目前乡村生物多样性缺失和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以田园综合体模式作为乡村发展的新方式,是乡村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也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田园综合体是乡村社会中农业、生态、文旅三位一体的新模式,乡村景观作为田园综合体项目中的一环,承担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和推动文旅发展的功能。乡村发展应注重生态环境与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坚持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田园综合体是集多产业、多方位结合的一种模式,仅以一个景观广场的设计并不能完全展示田园综合体的实用性价值。为此在之后的乡村建设中,还要加强与农业、生态、文旅等方向的融合,以此来共同推动美丽田园乡村的建设。
 
  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加强村民的自主参与性,在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增强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注重生态景观的构建,改善村民的生活状态,维护乡村的生态平衡,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乡村生态系统稳定是乡村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也是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的保障,乡村建设应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突破乡村社会发展的瓶颈。(作者:张雯星 赵芳沁)

 
时间:2021-8-1 编辑:农业康养地产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