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河南焦作苏家作乡近郊型乡村发展模式探究

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河南焦作苏家作乡近郊型乡村发展模式探究

本文概括和分析了当前城市近郊型乡村的发展方向——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探讨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目的与模式, 且结合近郊型乡村的发展条件, 将乡村建设模式化, 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近郊型乡村的发展模式;结合河南省焦作市苏家作乡的发展现状, 构建出符合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结合的发展模式, 提取出农业生产、乡村景观、田园生活作为核心组织要素, 将其融入到现代农业板块、文旅休闲板块、田园社区板块3大板块中, 创造出宜游、宜居、宜业的近郊型乡村。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城市与乡村建设都迎来了大发展。相比一般的乡村, 地处城市近郊的乡村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许多近郊型乡村走上“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发展之路, 期待借此改善乡村环境, 加速当地的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但有些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造成了建设成果良莠不齐的情况发生。
 
从目前乡村建设来看, 近郊型乡村的发展主要分为两大方向———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建设[1]。新农村建设是以乡村地区为发展对象, 是乡村面对自身的提升, 偏重于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与乡村环境方面。对于近郊型的乡村发展建设上, 容易出现“就乡村论乡村”的倾向,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乡村从城乡地域分工体系中割裂开来, 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乡村振兴[2], 忽略了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不能发挥出城市近郊的优势。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逐渐向周边乡村进行空间拓展的过程, 乡村扮演着顺应城市发展的被动角色[3], 把乡村发展诉求简单地看作是变成城市[4], 忽略了乡村基于农耕文明的特殊需求, 易破坏农村深层次的社会生态, 导致乡村发展萎靡不振, 最终走向消亡。
 
近郊型乡村作为现代人空间上更容易触摸到的净土, 我们要用更现实、更严肃、更具体、更全面的态度去面对, 所以当前迫切地需要一种全局性的新模式来建设。
 

1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
 
2012年中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在“水蜜桃之乡”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实践落地, 田园综合体一词横空出世。从概念来看, 田园综合体是基于乡村地域空间, 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 展现的是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 倡导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来开展工作, 目的是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且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发展田园综合体, 应选择那些“得天独厚”的乡村建设试点示范, 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发挥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 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
 
1.1 建设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田园综合体应以田园空间作为载体, 以现代农业产业作为核心, 充分挖掘有当地特色的农业资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 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旅游业, 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实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5]。现代农业体系倡导的是科学技术引导下的循环农业, 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
 
1.2 建设复合的田园休闲旅游空间
 
基于城市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6], 为满足现代人的“田园情结”与“乡愁”, 田园综合体应坚持以旅游为先导, 以乡村资源为依托, 强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拓展传统的旅游思维, 将单一的田园旅游观光空间转变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1.3 建设适合现代生活的田园社区
 
田园综合体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生活居住的空间, 在建设过程中, 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基本任务, 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内外部交通设施, 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农村生活又不失本土特色的田园新居。同时, 考虑到其旅游功能, 要结合本土地域文化、自然生态等特征, 以生态优先为指导, 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农林生产性景观, 增加田园综合体的吸引力。
 

2 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的城市近郊型乡村建设模式
 
2.1 模式的提出
 
既要满足近郊型乡村自身的规划发展诉求, 又要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保留田园本色”, 近郊型的乡村发展可以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导向, 结合城郊区位优势, 以农业资源和田园风光为基础, 以休闲体验为特色, 为城乡居民打造一个城市近郊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一个贴近自然、感受农耕文明和领略田园体验的城市近郊型旅游基地。基于此目的, 本研究提出了以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导向的近郊型乡村发展模式构想。
 
2.2 模式的内容组成
 
田园综合体强调“三生融合”, 生活, 生产、生态三者互为因果, 相互促进, 期待打造出高品质的生活、高效率的生产、高文明的生态。以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导向的城市近郊型乡村发展模式主要从生产模式、生活模式、生态模式3方面内容考虑, 且从3种模式中分别提取出农业生产、乡村景观、田园生活作为核心组织要素, 将3种要素分别融入到3个共生的功能板块——现代农业板块、文旅休闲板块、田园社区板块。
 
2.2.1 生产模式
 
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的近郊型乡村发展应该始终把农业生产作为第一产业,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信息化产业等, 使农业生产向着大规模、集聚化发展;以农业产品为基础, 构建农产品深加工和相关工艺品生产业, 作为第二产业[7];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适用于具有良好生态、适当文化基底和政府及企业外部推动力的近郊乡村, 所以将农业优势与旅游观光产业相结合, 发展瓜果采摘、动物喂养和农事耕作等休闲体验性旅游作为第三产业, 将一 (产) +二 (产) +三 (产) 综合发展, 形成完善的产业模式。
 
2.2.2 生活模式
 
田园综合体追求的是田园之美, 以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的城市近郊型乡村为基础, 不仅要有适宜的人居环境, 还要考虑田园旅游价值。加强传统的村落集中性与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且给予当地村民提供更好的设施及公共服务, 通过资源整合、科学规划、统一建设, 将发展潜力较弱、基础设施差的行政村合并成为适合现代生活的新型田园社区;同时为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8], 延续农田方格网状肌理, 创建出由自然田园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农业种植景观等共同构成的田园特色景观。
 
2.2.3 生态模式
 
生态空间的保护, 是近郊乡村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发展的基础。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 要为乡村的生态建设空间留有余地, 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使用, 建立合理有序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 防止过度开发对近郊区乡村山水环境和田园的破坏, 留存近郊区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的焦作市苏家作乡的探索实践
 
焦作市苏家作乡建设是对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的近郊型乡村发展模式的一次实践探索。
 
3.1 基本概况与可行性分析
 
3.1.1 基本概况
 
苏家作乡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西南部, 距离河南省焦作市区西南15 km, 东和示范区的宁郭镇接壤, 西距博爱县县城东南10 km, 南临金城乡, 北临阳庙镇。全乡总面积30.16 km2, 辖14个行政村, 167个村民小组, 8 800户, 3.6万人, 耕地面积有2 200 hm2, 是河南粮食高产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图1) 。
 

 图1 焦作市苏家作乡区位图
 
 
3.1.2 可行性分析
 
焦作市苏家作乡建设以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导向的城市近郊型乡村, 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焦作市苏家作乡的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可达性较强。焦晋高速公路和新焦济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高速出口位于境内距苏家作乡政府所在地3.5 km处, G327郑常公路从苏家作境内穿过, 东连武陟县通往郑州市区, 西连博爱县城通往山西。G20国道通过苏家作境内, 直达太极发源地———陈家沟。
 
(2) 农业基础雄厚, 具备现代农业基础。苏家作乡是农业大乡, 土地肥沃, 地势平坦, 农业资源丰富, 盛产小麦、玉米作物, 且种植面积大。近年来, 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苏家作在农、林、副等方面全面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 苏家作乡已经初步形成了无公害的蔬菜种植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四大怀药的种植基地等, 已经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
 
(3) 旅游资源丰富。苏家作乡的旅游资源丰富, 且遍布全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寨卜昌明清民居位于该乡寨卜昌村, 以明清时期修建的近千余间民居被称作“怀川大宅门”。且有县级保护单位———怀村汉代古墓群、全省国防教育基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纨念馆”、候卜昌关帝庙、北石涧甘泉寺、司家寨工业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苏家作龙凤灯、寨卜昌怀庆皮黄;现代游乐园有日月潭水上乐园。遍布全域的旅游资源有利于苏家作乡发展旅游的路线规划及活动内容安排,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旅游内容丰富度, 且能体现出当地独特的生活特点和文化内涵。
 
(4) 发展前景好。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属于新兴发展模式, 将会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前景[9]。当今社会节奏快和压力大, 越来越多人渴望回归田园, 乡村旅游迎来了大发展, 近郊的焦作市苏家作乡依靠自身优势, 以一种诗意的田园方式满足着都市人的乡野追求与乡土情结, 吸引顾客络绎不绝地前来游玩消费。
 
3.2 模式构建与总体规划
 
基于焦作市苏家作乡基本概况, 结合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的城市近郊型乡村的建设模式, 焦作市苏家作乡的发展模式主要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进行构建, 将农业生产、乡村景观、田园生活作为核心组织要素, 在规划区内有机地形成3个关联的功能板块———现代农业板块、文旅休闲板块、田园社区板块, 旨在打造出一个可居、可游、可憩的城郊型田园综合体。
 
3.2.1 构建模式
 
(1) 生产模式。苏家作乡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围绕第一产业衍生出商贸零售业、加工生产业等作为二产业;依托苏家作乡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 发展旅游观光作为第三产业;三产协调发展, 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和共荣。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是将传统农业规模化, 通过加快耕地流转, 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 提升农业耕种技术, 大力推进农业建设和中低产田地改造, 实现合作化、集约化发展;二是特色农业有机化, 以规划区的特色花卉和果蔬为主导, 大力引进新技术, 栽培新品种, 打造优质农业精品带;三是打造现代田园农业示范区[10], 依托现有生态农业示范区, 大力扩大和提升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模和数量, 形成集特色农业生产、体验、观光、管理等为特征的现代化都市农业园。四是打造休闲文化旅游区, 对寨卜昌、苏家作村落空间、文化旧址进行整修, 试图打造出一个集历史展示、村史回忆、市民观光、村民就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民俗展示与体验空间。
 
(2) 生活模式。苏家作乡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 一个乡土气息与城市文明交织的综合社区, 既要保证原住民生活的稳定性、收入持续增长, 还要保证外来客源源源不断地输入。基于此, 苏家作乡既要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生活服务设施与内外部交通设施, 又要有充裕的开发空间和有吸引力的田园景观与文化景观。具体从以下2个方面发展, 一是依托现状, 打造出宜居的人居环境, 适度超前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 完善供水、排水、电力、电讯、交通等各项设施, 加大环境生态绿化建设, 完善环卫设施;二是村庄的风貌规划建设, 以农林田园景观和特色文化风貌相结合, 其核心区域是苏家作龙凤灯舞文化展示旅游区和寨卜昌怀商文化旅游中心, 初步形成一个既有现代生活气息, 又有传统乡村风貌的田园式特色村。
 
(3) 生态模式。田园综合体导向下的焦作市苏家作乡作为集以生态大地为背景下自然田园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农业林业种植景观等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 需要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田园生态模式[11]。一要加大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形成粮饲兼顾、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农业结构;二是在村庄形象与景观营造, 加大特色村落建设, 使每个村庄形成一村一景, 最终形成“花海苏家作”, 且以生态为基底, 重新对主要道路进行景观改造提升, 植物搭配方面优先考虑本地树种, 另外划定文物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等, 防止生态破坏;三是加大乡村卫生环境的整治, 对企业的污染物、生活污水与垃圾进行处理,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12,13]。
 
3.2.2 总体规划
 
田园综合体导向下的焦作市苏家作乡的总体规划在尊重并延续了基地原有的水陆、田地交错等乡村特征, 将农业生产、乡村景观、田园生活作为核心组织要素, 有机融入3个相互关联共生的功能板块———现代农业板块、文旅休闲板块、田园社区板块, 三大板块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1) 现代农业板块。焦作市苏家作乡立足于全域, 因地制宜, 将以往分散的耕作方式通过土地合并转化成大规模的现代化农田景观, 形成“四大农业分区”的苏家作整体农业格局———花卉果蔬种植区、农业观光采摘区、四大怀药种植区、高效农业种植区 (图2) 。
 
花卉果蔬种植区倡导有机生态农业, 避免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污染, 采用科学的方式种植、培养, 建设成为近郊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以满足近郊型农村对城市的供给功能。农业观光采摘区的基础是农业, 目的是休闲, 本质是体验,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亲手种植、采摘、加工等自给自足、自我劳作的深度体验追忆农耕文化的深远以及田园乐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药”, 四大怀药种植区主要种植焦作特产“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 既发展了适合地方发展的农业产业, 又彰显了地方特色, 增加了景观的独特性与吸引力。高效农业种植区在原有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 利用科技手段增强, 融入相关的环保节能理念, 使其在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 还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避免了农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图2 焦作市苏家作乡现代农业分区图

 
(2) 文旅休闲板块。作为城市近郊型的休闲文化旅游基地, 焦作市苏家作乡秉承“全域旅游”概念, 主要突出苏家作龙凤灯文化与怀商文化两大主题, 结合优势资源, 形成“一带、两环、两区, 三大旅游节点”的整体空间布局 (图3) 。
 
 图3 焦作市苏家作乡旅游发展规划
 
 
“一带”指南水北调旅游休闲带, 依托南水北调沿线, 重点打造滨水旅游休闲景观带。“两环”分别指西部旅游环线和东部旅游环线, 结合全域的道路系统, 依托重要旅游景点形成苏家作乡两条主要环形旅游线路。“两区”指西部怀商文化旅游片区和东部近郊乡村旅游片区, 西部怀商文化旅游片区重点是结合寨卜昌和苏家作形成, 东部近郊乡村旅游片区重点结合司家寨和东部近郊农业区形成。“三大节点”指寨卜昌的怀商文化体验核心、苏家作的龙凤文化展示核心和司家寨旅游服务中心。
 
(3) 田园社区板块。分别从村庄规模、经济、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地形地貌、集聚度、村庄特色、地质情况10个方面综合评价各个村庄的发展潜力, 将发展潜力弱的行政村进行资源整合、科学规划、最终合并形成五大社区, 通过职能规划、空间布局、公共设施建设、绿化设计及村庄风貌改造等手段, 营造特色景观体系、完善功能配套、增加就业岗位;结合南水北调, 加强水域的生态保护, 塑造出一个以水为核心的生态景观廊道, 形成南水北调休闲景观带;五大社区、田园景观、滨水景观, 城镇特色景观互为渗透, 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体系, 创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社区。
 
 图4 田园社区景观风貌
 
4 结论
 
本文在总结了现有的近郊型乡村优势与现存的发展模式后, 在积攒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目的与发展模式, 分别从生产模式、生态模式、生活模式3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出以田园综合体为导向的近郊型乡村的发展模式, 以期对促进乡村发展、满足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有所帮助。此外结合焦作市苏家作乡的具体实践, 分别具体地构建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提取出农业生产、乡村景观、田园生活作为核心组织要素, 融入3个共生的功能板块———现代农业板块、文旅休闲板块、田园社区板块, 为近郊型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实践案例。(作者:许芳芳 杨航 许东方 王鹏飞)

 

时间:2021-3-12 编辑:田园综合体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