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安徽省是如何扶持发展田园综合体?

探析:安徽省是如何扶持发展田园综合体?

新时代下, 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 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阶段性的供求不平衡,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田园综合体, 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这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的提出,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将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
 
一、完善田园综合体多元化的建设渠道
发展田园综合体, 要注意处理好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关系, 不断丰富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载体类型, 壮大单个载体规模。
1、推动农民合作社转型。
依托农民合作社的服务、组织功能, 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向上下游延伸, 推行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加工、品牌化提升, 走一、二、三产融合之路, 促进农民合作社功能转型。鼓励农民带地入社, 建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 成立联合社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 在完善“一人一票”民主管理机制的基础上, 积极推行“一股一票”的管理方式, 提高社员多入股的积极性, 为经营能手创造更大的经营管理空间。
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商业集团牵头发展田园综合体, 举办农业产业园区、股份制企业、新型合作组织等农业经济主体。争取中央专项建设等各类基金, 支持企业投资兴建的田园综合体等农业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技、植保等农村服务业。修改完善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办法, 鼓励工商资本在开办家庭农场的基础上举办田园综合体。
3、推行股份合作。
总结、推广安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功经验, 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 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利润分配机制。开展以资金、资产、资源为基础的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收益分配形式。推进、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以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三方面的工作。
4、开展劳务协作。
鼓励和支持综合体牵头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 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 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 通过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开展分工协作, 打造联合品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 通过劳务协作成立田园综合体等形式, 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
 
二、推动综合体业态创新
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核心, 强化现代农业业态创新, 不断创新综合体内部业态组织模式, 探索多业态复合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1、强化产业内部融合。
围绕生态种养结合、农林牧渔结合, 引导田园综合体推进综合体循环化发展、绿色化牵引, 突出农业废弃物制肥、立体农业等新模式, 全面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和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发展能源农业, 推广“规模化生猪饲养—粪污分离—发酵沼气—沼气发电”模式, 促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
2、健全农业产业链。
依托综合体周边农业基础原材料, 完善物流、仓储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以壮大、提升牵头载体规模为重点, 发展农产品初级及精深加工业, 因地制宜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 推动农业价值链提升, 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3、发展新兴业态。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推广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模式, 促进电商与田园综合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 实施“快递下乡”工程, 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 在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环节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 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4、开发综合体多种功能。
加强统筹规划, 推进田园综合体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赋予综合体新的功能。鼓励发展生产租赁业务, 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 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农村文化创意农业。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 发展科普农业。
 
三、因地制宜促进田园综合体圈层联动
依据平原、山区、丘陵等各类地形地貌特点, 推动综合体科学选址, 强化田园综合体的集聚、规模、生态、宜居效应, 探索与地方特色相适应的建设模式。
1、突出核心区服务功能。
以“农业+园区”为依托,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核心区, 促进电商、物流、科技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夯实综合体产业发展的基础配套能力。加强创新综合楼、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空间建设, 提升核心区创意服务功能。以农村特色生活空间和乡村风情活动为重点, 建设休闲聚集区, 强化核心区景观吸引能力。
2、提高产业圈层经济效益。
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建设高效农业生产区, 力争每平方公里农业产值达到常规农业的3倍以上。以综合体核心区为圆心, 在半径1-2公里范围内,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打造加工功能区;在半径2-5公里范围内的远圈层, 积极打造以生态种植、循环体验为主要形态的功能区。
3、协调发展外围圈层。
在田园综合体的外围,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 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等经营主体, 发展大田农业, 夯实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基础。以农业生产标准化为重点, 推动田园综合体与外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相对接, 增强田园综合体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对安徽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议
田园综合体是新生事物, 要加强统筹规划, 加快出台扶持办法, 加大引导力度, 不断优化田园综合体发展环境, 促进市场主体真正发挥主导性作用。
1、制定田园综合体促进方案。
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转型、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带地入股等专题调研, 摸清安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潜力、难点、着力点等关键问题, 为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结合安徽农业供给侧改革, 依据田园综合体发展的需要, 加快制定田园综合体促进方案, 在土地、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推动田园综合体进入发展快车道。
2、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试点。
依托安徽特色小镇建设, 选取3—5个产业特色鲜明、新型经营主体规模较大、土地确权颁证等基础性工作完成较好的乡镇, 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发展田园综合体, 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试点, 探索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利润分配机制。围绕上述关键环节、核心问题, 总结若干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3、实施田园综合体扶贫示范工程。
结合安徽脱贫攻坚工程, 鼓励、扶持工商企业到贫困村领办田园综合体等各类经济实体, 推动田园综合体与贫困人员就业对接, 实现精准扶贫。在国家级贫困县等重点地区, 在农业生产用地、融资等关键环节, 加大对扶贫类田园综合体的支持力度, 培育一批示范性强的田园综合体。引导牵头合作社、企业等载体发挥自身优势, 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农户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
4、提高管理监督水平。
推进诚信经营实体、企业评比, 加强农民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诚信水平评级, 在融资担保、项目扶持、用地保障等方面对诚信企业予以倾斜, 将不诚信和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的企业和主体纳入政府扶持黑名单。借鉴安徽宣城等地合作社股份化合作的经验与教训, 抓好折股量化资产、合理界定成员身份、民主商定股权设置等核心环节, 依法组建经济实体。
5、完善多维度服务网络。
在规划、建设、环保等环节, 突出定制服务,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放宽商事主体核定条件, 降低田园综合体准入门槛。依托现代农业融资担保平台, 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鼓励和支持商业投资公司对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主体提供担保。加强健康、旅游、养老、创意、休闲、文化、会展、培训、检测、加工、电商、贸易、物流、金融等多元服务业建设, 提高配套服务能力。(作者:夏飞)

 
时间:2021-3-19 编辑:乡村度假综合体

推荐文章

13608068886 发送短信